图为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生产装置及生物航煤与餐余油对比图。
镇海新闻网杭州专电(记者吴巍 顾闻 通讯员王烈成)昨日,中石化镇海炼化杭州生产基地生产计划处副处长方胜良还沉浸在“四年磨一剑”的喜悦中。就在4月24日上午,该基地生产的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成功试飞,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完全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的企业。
现在方胜良又收到了一个让他更为兴奋的消息:下月14日,由镇海炼化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航煤将加注空客飞机,计划从天津飞往上海。
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就开始进行生物航煤技术的研发。在实验室取得进展的基础上,2011年9月,方胜良所在的单位接到了中石化总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将原来用于生产白油的装置改造成可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的装置,期限3个月。“通过这套装置,要把餐饮废油、棕榈油等原料转化成生物航煤,该项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方胜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短短几天,由100多人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迅速到位,镇海炼化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先后完成了原料筛选、技术路线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配方定型等研究工作,一一化解各项关键技术难题。2012年11月,年产2万吨生物航煤装置以棕榈油、餐饮废油为原料成功生产出生物航煤。经权威部门认定,产品质量及工艺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技术水平:镇海炼化生物航煤项目一次成功!该产品被定名为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
今年4月1日,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通过飞机发动机台架试验;4月19日,15吨生物航煤从镇海炼化装车,运往上海虹桥机场;4月24日,生物航煤加注进东航一架现役空客320型飞机。当天上午7时08分,加注生物航煤的空客320型飞机飞行85分钟后稳稳地降落在虹桥机场。“在12000多米的高空,我们完成了在极端条件下的综合测试,燃油补给性、动力性非常好,试飞成功!”听到机长刘志敏的汇报,在现场观摩的方胜良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多少个加班的不眠之夜,终于等到了收获。”那一刻,他既疲惫又激动。
编辑:丁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