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连元:众所周知,中国的曲艺是我们老百姓比较喜欢的土生土长的节目,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地域性。相声、山东快书与快板、二人转、二人台及各个地方的曲种,包括苏州的评弹、广东的粤曲、四川的清音,都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方言的特点。在苏浙,我所知道的就有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上海滩簧、常州道琴等。
现在多元文化共同在一个舞台上互相竞争,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竞争力量总显得有那么点不足,这也是目前从事曲艺工作的人所担忧的。但是从我对曲艺艺术的了解和认识,觉得曲艺艺术的魅力是不会轻易地在老百姓心中的舞台上消失的。所以,我们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展现中国曲艺艺术的魅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中国曲艺艺术的弘扬,促进其发展。
记者:您觉得传统的艺术怎样才能更好地唤起年轻人的喜爱?
田连元:当代曲艺要立足社会,又要着眼未来,既要让观众喜闻乐见,又要讲究文化沉淀与思想含量。一个评书演员除了说书本身以外,还需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眼界。在如今这样信息化的时代里,评书里也需要加入一些流行元素。这些东西如果你不了解,或者不知道如何融入你的书里,就很难获得观众的肯定。
现在,有的节目肆意夸张,作者急于煽情,演员热衷虚荣,舞台专门挑逗。这样的节目没什么价值。我们这一代人对待老祖宗的文化遗存,要保持原汁原味,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记者:曲艺一般是拜师学艺,师承很重要,您招学生吗?对于学生的要求如何?
田连元:这确实是个新课题。曲艺过去一般都是口传心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家族式方式,今天这种方式可以保留,但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了,需要更新的方式让曲艺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走进课堂。目前全国已经有几个学校开设了曲艺专业,但是很多东西没有形成理论,需要把过去的经验系统化,京剧艺术也是如此。我现在就在参与评书教材的编写。
统计表明,全国的曲艺样式有400多种,但活跃在舞台上的不到100种,经常露脸的只有几十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专门的曲艺人才培养机构。戏曲有戏校,电影有电影学院,民歌也通过音乐学院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歌手,如果大家真的重视,一起来办一个很专业的曲艺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培养出一批好苗子,那么,包括评书在内的各种曲艺还是有希望的。
□记者陈晓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