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到书橱前,平日寡言的项飞荣话匣子就打开了。 (冯小平 摄) |
项飞荣喜欢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村里一些孩子想寻找课外读物,常常会跑到他那儿来借,一般都能满意而归。“我家的藏书有6800多册,在北仑应该也算是多吧?”当记者为那一书橱一书橱的书感慨时,项飞荣笑了。
最爱本土作家写的书
像正规的图书馆一样,项飞荣给每本藏书都编了号,扉页上还盖有自己的藏书章。这些藏书,以地方志和世界名著为主。
“我一生没啥其他爱好,就是喜欢书。”54岁的项飞荣说。
项飞荣喜爱看书,也喜欢写点什么,但他写的东西似乎从没公开发表过。对此,他不说,记者也不便细问。
项飞荣对宁波本土作家非常熟悉,谁出了本什么书,他都了如指掌。记者特意询问了几位在宁波日报社工作的作家名字,项飞荣都能一一道来。“藏书一般都有个重点,要说我的重点,主要是收藏宁波本土作家的书,眼下书橱中有1000多册。”
“宁波本地作家为数众多,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出书的?”记者问。
“一些作家我本来就认识,另一些是通过报纸上的出版消息获知的,然后我就向作家‘讨’。像这套‘浙东作家文丛’,共有108本,我还差两本。”项飞荣说。
让藏书发挥大作用
藏书中,像《宁波地方志》这一类的书也不少。“这些书要到旧货市场或者向破烂王去买。”项飞荣拿出厚厚三本一套的《宁波市志》,讲起了一次颇有意思的“收购”经历。
“这套书的前主人曾是宁波市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后来出了事,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将书中签有该领导名字的一页撕了,然后当废纸卖掉。我无意中在破烂王那儿看到,对方出价360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最后花120元把这套《宁波市志》背回了家。”
项飞荣的书常常借给村民们看,所以像《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他就买了好几本。项飞荣称自己的家是“明心读书社”,说这是为了给自己的藏书有一个“归属”。问项飞荣以后如何处理这么多的藏书?他回答得很干脆:传给后人。
记者冯小平 北仑记者站陈未鸣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