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老男人"职场人生:30多年前进国企 现成漂泊的务工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6月19日 11:04   【 】 【打印
0

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变得一文不值

滕占卫学的是当时很“先进”的无线电电子专业,1981年毕业后,没费任何周折,他就被分配到当时西安的一家大企业———东方机械厂,进的还是“轻松又干净”的技术部门。

这一家国营厂,厂区占地几万亩,员工超过万人。家属区就像一个镇,里面的学校、医院、商店,应有尽有。

这里包办了每个员工的生老病死:吃饭在单位食堂,看病有职工医院,身上穿的是厂里发的工作服,孩子上的是子弟学校,这些都是不需要花钱的。虽然那时工资不高,每个月50元不到,但这些福利很让他的同学们眼红。

“那会儿多自豪呀,以为这里就是我的梦想,还有点同情那些没进大厂的同学。”回忆往事时,滕占卫自嘲地笑了笑,“以为一个工作就是一辈子,没想到人生那么长。”

许多年以后,40多岁的他在异乡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是从加拿大打来的。

那个同学已经移民多年,辗转问到了他的联系方式,说准备回国聚一下。当时他正在深圳的人才市场找工作,被一家又一家的单位拒绝。

一片嘈杂声中,他好不容易才听清楚对方的意思,立即推脱了:“算了吧,我回不去,混得不好。”

对方知趣地挂了电话,从此再也没联系过。

滕占卫说,那些曾经羡慕过他的同学,后来成了大学教授、政府官员、成功企业家,而他却成了经济最拮据的一个,很少跟他们联系。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滕占卫觉得,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就耽搁了。“我一直活在大学生的优越感里面,每天准点上班、下班,完成分配给我的任务。不去思考,也不去关心这个封闭系统外的变化。就像做了个梦,醒来什么都不是了。”

这10年,正是整个国家经济和思想变化最大的时候,个体户越来越多了,最受推崇的不是大学生,而是“万元户”,“下海”成了最流行的词。他们这家以前“削尖了脑袋”都难进的国营大单位,效益却每况愈下,变得不“吃香”了。

1991年,滕占卫的月工资才100元左右,这个收入还比不上单位的一个驾驶员。驾驶员出趟远门回来,赚的外快就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这个反差,动摇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安稳。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