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双桥拆违:这里的违法建筑超过12万平方米

政府此次拆违态度坚决,力度前所未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6月29日 08:58   【 】 【打印
0

 

这里的违法建筑超过12万平方米 政府此次拆违态度坚决,力度前所未有

通往宁大校园的门已经被砖墙堵上,墙上还贴了许多招租广告。

这里的违法建筑超过12万平方米 政府此次拆违态度坚决,力度前所未有

一些店铺已经搬迁。

这里的违法建筑超过12万平方米 政府此次拆违态度坚决,力度前所未有

执法队员张贴《停止营业告知书》。

得而复失的利益

理智的村民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们正试图从城中村的生活习惯中摆脱出来,尤其是摆脱那种收收租打打牌的刻板印象,以期慢慢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5月底,在双桥开了3年服装店的店主小王清空服装店,拉下卷帘门,把钥匙交还给了房东李萍(化名)。

掂着手中的钥匙,再望望紧闭的卷帘门,李萍心里充满了惆怅、失落与无奈。她的这种心理是双桥村200多户村民的普遍反应。

曾几何时,双桥商贸街上杂乱低矮的店面房,嘈杂的喧闹声,刺鼻的辣椒味,川流不息的人群……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因为这些都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如今,眼前的这一切突然之间显得那么陌生。

作为双桥村的原住村民,宁波大学征地建校之前,他们以种田地、卖蔬菜营生,辛苦劳作一年,最后也积攒不到几个钱。

宁波大学落户高教园区北区,给包括双桥村村民在内的那一带居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李萍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变成了失地农民。

土地虽然没了,但大学城带来的商业机会却也让村民衣食无忧。特别是2000年前后几年时间,随着连接宁波大学东西校区的双桥横街打通,双桥的商业氛围更加浓,村里的违章建房也就是那个时候突击建起来的。“没有了土地种,那就‘种房子’吧。”这是当时流行在村民当中的口头禅。

李萍也就是那个时候在直街搭建了两个店面,每个大约40多平方米。相比于其他村民,李萍的两个店面算少的。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双桥村的违章建筑达12万平方米,少的有10几个平方米,多的有几百上千平方米。颇具规模的校中村、城中村就此形成。

同其它地方的城中村一样,这里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大学生外,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商户小贩,他们带着“淘金”的梦想落脚在此。破旧的民房瓦砾,简陋的商店小铺,在高校的环绕下,孕育出了无限商机。在这里,每天都有人因为心想事成而离开,也每天都有带着期望的新脸孔走进来。浓厚的商业氛围,导致店面房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同很多村民一样,李萍靠出租店面和家里的房子,每个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相比于多的人每年有几十万元的租房收入,李萍虽然不算多,但日子也算过得滋润。据了解,很多村民刚开始还做点生意挣钱,后来店面值钱了,他们就把店面出租给别人经营,收收租打打牌成了他们简单而固定的生活模式。

当拆违的步伐真的来临时,原本热闹的双桥变得更加喧嚣。有人同商铺店主商量提前终止租赁事宜,还有少数人则抱怨观望,还有些人已经找到了新的出路。

比如在双桥商贸街横街上做了5年“南京灌汤包”生意的冯先生,如今把店开到了宁大北区2村旁。“虽然这里的房租比双桥贵,生意比在那边的时候还要好。”冯先生说,以前店里只用了2个人,现在得雇4个人才忙得过来。“这里离宿舍近,而且来的人就是吃,不像在双桥,逛的玩的人多一些。”

原来在双桥的“牛仔部落”,如今也已悄悄地搬到了宁波大学农贸商区,女店主说,以前一天可以卖掉上百条牛仔裤,现在只能卖一个零头。但是她倒也乐观,“现在快放假了,学生少,而且总有个过渡期的。既然拆违已成事实,那么这个过渡期不如早一点到来。”

李萍知道,双桥拆违是不可改变的,接受这个事实的经营户也会越来越多。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村民来说,双桥的变迁虽然意味着阵痛,但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到来。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比常人多了些难以言状的复杂情绪。意识到双桥的消失已成必然,理智的村民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们正试图从城中村的生活习惯中摆脱出来,尤其是摆脱那种收收租打打牌的刻板印象,以期慢慢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阻挠拆违的代价

阿伟知道,在拆违已成定局的当下,违法经营的成本实在太大,与其这样胆战心惊,还不如趁早寻找正规的店面,堂堂正正地做生意。

双桥违章建筑之集中、面积之大、违法现象之突出,决定了这里的拆违工作是市区两级的重点项目。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暨军民带领市“三思三创”办公室督查组,曾专题检查了双桥村“三改一拆”及安置房建设推进情况,要求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三思三创”的精神,凝聚市区校三方合力,借机借势借力抓好“三改一拆”,加速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共同致力于把宁波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江北区委书记俞雷要求在宁大双桥村拆违过程中,要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注重开展法律宣传,要求无照经营户停止经营,对于拒绝、阻碍依法查处的,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有这些都在给双桥的经营户和居民传递一个信号,政府此次拆违的态度是坚决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任何心存侥幸,甚至想与法律相抗的行为都是徒劳的,最终将面临更为严厉的追责。

×××关了20多天才放出来,×××6月初被抓进去了……拆违进行时的双桥,每一个人都比任何时候更加关注这样的消息,稍有风吹草动,这样的消息传得特别快。

6月20日下午,阿伟再次来到自己位于双桥村的小服装店,将存在那里的最后一批衣裤装车拉回到了住处。

1个月前,工商执法人员到他店里检查,因为没有工商执照,属无证经营。执法人员给他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他尽快拿房东的房产证,房屋租赁合同等证件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这时他才知道,从别人手里盘过来的店面原本就是违章建筑,没有房产证,这就意味着,工商执照是办不出来的。

是继续违法经营还是及时关门另找出路?就在阿伟纠结的时候,发生在双桥的一起私刻印章事件警醒了他。

两名违法经营户为了申领到营业执照,以求在双桥继续经营,竟然私刻了双桥村、甬江街道的公章,然后拿着盖有公章的审批材料前往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结果,私刻公章的行为败露,两人被公安机关以“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依法处以7天的刑事拘留。

这起事件给包括阿伟在内的数百家违法经营户不少的震动。阿伟知道,在拆违已成定局的当下,违法经营的成本实在太大,与其这样胆战心惊,还不如趁早寻找正规的店面,堂堂正正地做生意。

私刻印章事件余波未平,双桥随后又发生两起阻扰拆违事件,当事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阻扰拆违事件的序幕从3月份开始。当时宁波大学把东西校区通往双桥的两扇门堵死了,考虑到学生的通行问题,相关部门在甬江边开始修建一条沿江便道。

这样的改道就意味着,宁大的学生今后不能从东西校门之间的双桥横街直接进出,商贸街的人流量肯定会受影响。

担心生意受影响,3名肇事者竟将修建沿江便道的钢板投入甬江中,后被警方抓获。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破坏公共财物罪”对3人进行了刑事拘留。

6月初,执法人员对位于双桥村安置房地块内一处违法占用50亩土地的停车场进行依法处理。其间,停车场负责人极力阻挠,甚至还要采取过激行为,被现场民警当场制服。目前,该男子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

记者 程鑫 樊卓婧 通讯员 吴红波 顾筠/文 记者 崔引/摄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