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毅首先从创新专业设置入手。当时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五花八门,同质化竞争严重。俞毅决定“壮士断腕”。当他宣布计算机专业让位于有发展前景的新专业时,老师们有点坐不住了。这个专业当时报考与录取的比例高达5:1,就业形势很好。俞毅摇摇头:现在就业好,不等于将来好。计算机的运用会像学开车那样迅速普及,用人单位不需要那么多计算机操作员。事实证明,他当初的这些决定具有超前的眼光。
与此同时,俞毅敏锐地意识到,国际化必将是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创办外事学校,为宁波培养多语种涉外专业人才。”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渐渐成型。
2002年,日语出国预备教学班开始招生。这是浙江省中职学校中第一个出国班。就在这一年,学校正式由原先的“中泰职高”更名为“宁波外事学校”。
然而学校转型并非易事,横在俞毅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招不到小语种老师。事实上,就连很多高校也因为招不到老师而不敢开设小语种专业。一所小小的职高能行吗?俞毅亲自带队赴西安外国语学院招聘外语教师,听说是中职学校时,没有一名大学生前来应聘。开学在即,老师却还没到位。心急如焚的俞毅又去了第二次、第三次……西安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感动于俞毅的执着,更被他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打动,亲自帮他动员招聘教师。
一趟一趟地跑院校,一个一个地请教师。就这样,外事学校打造了以英语、日语、法语、德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七个语种教学能力为依托的多语种涉外专业。学校在浙江省中职学校中第一个引入外籍教师;引入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国外的评价体系;构建全时空的外语教学。许多高校羡慕他们的师资,佩服他们能开设这么多语种课程。
以同样的眼光和勇气,2001年,外事学校开设艺术专业;2007年,开设学前专业。如今,这两个专业和外经贸专业一起,成为外事学校极具特色的三大专业群。
在这个过程中,俞毅和他的同事们探索了多种中高职贯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