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余姚陆埠镇:援手加自救,城乡“元气”正在恢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12日 08:54   【 】 【打印
0

  灾后第五天,记者再次驱车赶赴余姚受灾最严重的陆埠镇,兵分多路开展采访。在各方援助和群众的自救下,陆埠各地陆续通电、清淤,菜市繁忙,商店开业,新的救灾物资开始发放。从陆埠一个点透出,余姚城乡各处受损的“元气”正在一点点恢复。

  采访地点:上城社区居委会

  上城社区是陆埠镇中心两大居民区之一,辖区常住人口一万左右。记者11日赶到上城社区居委会时,社区干部们正提着装满水的红色塑料桶进进出出,一问才知道,用于消毒的漂白粉已经到了,他们在调制消毒液。

  一辆外地爱心援助车刚到,居委会的李书记正忙着指挥,把被褥食品等物资送到最困难的老人家中。李书记说:“辛苦的不止我一个,每一个社区干部都快累趴下了。”据李书记介绍,从7日涨水到昨天,她和三位社区干部一直在岗位上坚守,24小时值班,累了就趴在椅子上睡一会。大水刚来时,他们在陆埠镇一些没被淹的商店里把能够赊到的生活用品搬到了居委会,让居民免费领取,但东西太少,很多人还是没能领到。“我们在努力,物资也在陆续抵达”。李书记说完就匆匆赶去下一个受灾老人的家里。

  一位社区干部说,“包括镇里派来的联村干部,这次能够派上用场的人就5个,而且清一色是‘娘子军’。由于人手少,加上停电和缺乏交通工具,我们只能救助那些鳏寡孤残的特困户。我们做得不够,但我们一刻也不曾停歇。”

  记者还了解到,社区干部的家里也都受灾严重。5天来,她们几乎没回过家。“不能说这有多么了不起,这个时候大家都很不容易,现在最要紧的是把损失减少到最小,还要注意防疫,以免次生灾害发生。”这位社区干部说。

  采访地点:陆埠大街

  11日下午3时40分,记者来到陆埠大街,这条街曾是陆埠最繁华的商业大道,此时却泥泞、拥挤,同时散发着阵阵异味。

  由于大水已退,大街上人潮涌动,不少菜贩把菜摆到了大街上,一些受灾商户正在低价处理被水浸泡的衣物和鞋子,摊位前挤满了人。记者问了一下,土豆5元一公斤,玉米6元一公斤,山药16元一公斤。买菜的洪师傅说,前两天菜价每公斤涨了一两元,现在余姚的菜过来后,价钱便宜了下来。

  交通协警李英毅站在人流和车流中指挥着交通。他告诉记者,他的任务就是尽可能保障这条路的畅通,以便让从余姚泗门赶来的环卫工人能够快速地清理街道上的各种垃圾。3天来,他每天7时半上班,一直到下午5时才下班。尽管他的工作很简单,但他觉得,只要对减轻灾情有帮助,他就会一直坚守岗位。

  采访地点:洋溪南路

  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台台铲车将路边堆积的垃圾迅速铲起,放进巨大的斗车里,洋溪南路顿时干净了很多。记者看到环卫工吕伏茂的时候,他已经忙了四天了,每天从7时到21时,水退到哪里,他就清扫到哪里。记者注意到,他的手和脚已经伤痕累累。听说是记者采访,他的头摇得像拨浪鼓,直说:“我不辛苦,我们陆埠卫生所的蒋所长已经三天没睡觉了。”

  记者一直无法联系上蒋所长,却在路上碰到了从余姚泗门赶来增援的张松华所长。他告诉记者,泗门的灾情比陆埠轻,在当地领导的安排下,11日凌晨3时,他们带了35个环卫工人和15台清扫车辆分批赶来增援。

  记者看到,清扫队所到之处,街道立即变得开阔整洁起来。城市慢慢有了昔日的模样。

  采访地点:电动车修理店

  在陆埠镇的街区,几家电动车修理点的门口都挤满了电动车。从车身的污泥可以看出,这些车都是从洪水中打捞出来的。记者来到其中一家电动车行,发现这里有100多辆车,足足在店门口摆了四大排。

  赶来修车的村民杨青松说,他的电动车是在7日送孩子去陆埠卫生院看病时被泡在水里的。当时雨水来得太快,半小时就涨到六七十厘米深,根本来不及转移车辆。“全镇至少有5000辆电动车被淹。”正在帮杨青松修车的工人李大方说,他10日晚上一直忙到24时才睡,11日早晨5时多起来时,已经有人在排队等候修车了。

  采访地点:陆埠郭姆村

  记者在陆埠镇郭姆村的十二房片看到,这里很多地方仍然泡在水中,村民只能依靠船只进出。临街的一些店铺大量进水,袋装大米等食品、日用品被摆到路上晾晒。不远处就是姚江,由于姚江水位比十二房片的位置还要高,大水一时难以退去。

  十二房片的片长李如军介绍,目前,一多半村民的家仍在水中。这几天,上级部门分配了几批面包、八宝粥、大米、矿泉水等物资过来。昨天下午,一支身着“东钱湖救援队”字样服装的志愿者把两辆货车开到了这里,队员们划着橡皮艇挨家挨户送去食物和矿泉水。

  记者易鹤 林海 董小芳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