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村民捉到的“无斑肥螈”。
“老袁上山采药,在溪坑里捉了好几条娃娃鱼,大家快去看啊!”这两天,象山丹东街道一个村民上山采草药在溪坑里捉到娃娃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来。
10月12日下午,丹东街道袁家村村民袁宝泉去象山西周采草药,他在西周一座高山的一处小溪潭发现,一群黑乎乎的小鱼在游动。仔细一看,不对,这不是鱼啊,也不是泥鳅,是什么东西啊!于是,老袁从清澈的溪坑里捉了8条,因为溪坑比较深,还有不少没捉到。
在山下,他碰到几个村民,就询问是否知晓这是什么东西。莲花村几位老人细看后直摇头,说像鱼不像鱼,像蜥(壁蜥)不像蜥,像蛇(四脚蛇)不像蛇,都说没有见过。
回到家里,老袁把这些小家伙放进塑料桶里,小家伙爱动,纷纷沿壁爬行。
老袁女儿对比网上图片后发现极像野生小鲵,也称安吉小鲵,属两栖动物,是中国特有物种。全球只有浙江安吉的龙王山发现过。数万年来,它们一直生活在那里,别的地方都没有,由此而得名。1992年,安吉小鲵首次被发现,2004年被列入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与大熊猫、华南虎、扬子鳄等一样。小鲵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高,多生长在无污染的深山冷水中。
看了网上的消息后,老袁紧张起来,为了好生照顾这些小家伙,他还特地去家附近山上提了桶溪水,捉了些蚊子喂小鲵。
老袁捉到的是安吉小鲵吗?昨天,记者将有关图片传给了北仑柴桥中学刘毅老师,刘老师曾长期研究“镇海棘螈”。
“从外形上看,应该不是安吉小鲵。”昨天,刘老师在比对了记者提供的照片后说,这很可能是“义乌小鲵”或“无斑肥螈”。“义乌小鲵”和“无斑肥螈”在宁波一些山区发现过几次,也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只在山区的清澈山涧才能发现。
刘老师说,按照老袁的描述,如果小家伙是从溪坑水里捞起来的,那么,就是“无斑肥螈”了。因为这么大的“义乌小鲵”应该已经进化为靠肺呼吸,不应该生活在水里还靠腮呼吸。“无斑肥螈”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
刘老师说,他在北仑九峰山风景区发现过“义乌小鲵”幼体。这种大小个体的“义乌小鲵”应该趴在高山溪涧的岩石上或者水草边。排除“义乌小鲵”的话,可以推定为“无斑肥螈”。“无斑肥螈”跟“义乌小鲵”很像,成螈捕食象鼻虫、石蝇、螺类、虾、蟹等小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昨天下午,记者将采访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告诉老袁,他表示将尽快让这些小家伙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
□记者 张寅 通讯员 陈斌国 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