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盲人作家陈效平喜获“山花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15日 07:21   【 】 【打印
0

“失明后,我的心反倒静了下来”

陈效平在写作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家住海曙区段塘街道新典社区的盲人陈效平,凭借作品《挖出来的风波》及其在民间文学创作中的综合成就,近日喜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新故事创作奖,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5位民间文学作家。12月中旬,陈效平将到长春参加颁奖典礼。

“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最高奖项。

曾经觉得自己是废人

“如果人生是一艘船,自信便是那鼓起的风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陈效平如此评价自己失明以后的经历。

今年42岁的陈效平在10年前因为一次突发事故而双目失明,这对原本就有肢体残疾的他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有好几次产生轻生的念头,一直都走不出来。本来就是残疾人,现在又失明了,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回想起刚失明时的那些日子,陈效平皱起了眉头,仿佛依然有那种痛苦感。

促使陈效平走出人生低谷的,是一项儿时的兴趣爱好。“我从小喜欢写作,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家里也有近千本藏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陈效平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了会计行业,“那时觉得没当成作家很遗憾,但兴趣爱好一直都在,每天都会看看书。”陈效平说。

失明后,陈效平觉得人生没了希望,把所有的藏书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只留了个收音机,“没有工作,只有一片黑暗,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只能用耳朵听听收音机。”有一次,电台正在播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他曾经读过路遥的这部小说,此刻用耳朵重温竟让他脑中灵光一闪———“对呀,没有视力还有听力,我可以用耳朵继续阅读!”这个瞬间产生的念头,最终让他走出颓废并重新找回了人生的自信。

起初,陈效平不断托家人购买文学作品的录音带,每天如饥似渴地倾听。但久而久之,可供选择的录音带越来越少。后来,他找到了一款专供盲人使用的“晨光”读屏软件,通过这款读屏软件,他学会了电脑操作,开始用耳朵重新与文学相伴。

写小说从五笔盲打开始

在日复一日的听书中,陈效平渐渐萌发了创作的冲动。“失明后,我的心反倒静了下来,没了烦躁感。”初次创作,陈效平花3个月时间写了一部8万多字的长篇武侠小说。

对一个盲人而言,要写出一本书,是何等的艰难?陈效平说,先要五笔盲打,再用口播的形式反复听自己是否打错字了,有时候一些多音字还真让他犯了难。

针对这个难题,陈效平总结了若干破解方法。遇到吃不准的同音字,就打与之相关的词语或成语,然后将需要的这个字单独挑出来。或者,他把要打的这个字放到百度中去搜索,根据相关内容确定对与错……

散文获奖成了莫大的鼓励

问起最满意的作品,陈效平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他2008年的一篇散文《乡下姑妈》,因为那给了他信心和鼓励。

当年11月,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群艺馆联合举办的“希望的田野”乡村散文大赛中,他的散文《乡下姑妈》获得了一等奖。“他们打电话通知我去领奖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了,能在200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且他们不知道我是个盲人,这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回忆起那段经历,陈效平的喜悦溢于言表。

随后的4年里,陈效平全身心投入写作,在国内3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和小说200余篇,出版了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近40次,部分优秀作品被中国文联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收录出版。2010年,陈效平先后加入了宁波市作家协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为当时宁波首个盲人作家,2011年又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2012年加入了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这两天,陈效平正在为《山海经》写民间故事,“多写点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毛一波 陈亮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