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安 绘
我市法院每年仅单独受理的彩礼纠纷案就超过100起,更多的争议包含在无数的离婚案中———
男女双方在初步确定婚姻意向后,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即通常所称的“彩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但很多时候,这种习俗并不牢靠,因“彩礼”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市法院每年仅单独受理的彩礼纠纷案就超过100起,更多的争议包含在无数的离婚案中。
三种情况应退还“彩礼”
“彩礼”并非规范的法律用语,因此,被诉到法院的彩礼纠纷,都被划入到“婚约财产纠纷”中。彩礼纠纷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退还或者返还上。按照长期来形成的习惯,彩礼一旦送出,双方不得反悔。如果女方反悔,彩礼必须无条件退还;如果男方反悔,则女方可予以拒绝。
从表面上看,彩礼是男方赠送给女方的。所谓赠送是自愿的,所以在法律上是不能要求返还。但彩礼与一般的赠予行为不同,它实际上是以双方结婚作为附加条件的。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法律规定了三种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的情况:一是双方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实际上并未结婚;二是双方虽然结婚,但并未共同生活;第三种情况比较复杂,即结婚前给对方彩礼,导致给付方生活困难的。
酒水钱也被认同为“彩礼”
相比其他财产纠纷,彩礼纠纷虽然相对简单,但在许多案件中,要弄清究竟是自愿赠送的一般性钱物,还是纯粹的“彩礼”并不容易。鄞州法院姜山法庭曾审理一起追讨彩礼案,一对男女准备结婚前,女孩父亲生病缺钱动手术,男方给了5万元,但双方还没来得及登记就分手了。男方称5万元是彩礼要求返还,女方却坚称是男方自愿所赠,并非彩礼。法庭经过多次调查,最后认定这笔钱为彩礼。
还有一些争议的钱财,虽然非直接的彩礼,但与彩礼的性质类似,法院也按照相关法律审理。来自衢州的王某今年8月份与江东区一女子结婚,国庆节过后,王某发现妻子与另一男子交往甚密,便起诉离婚,并要求返还12万元的“酒水钱”,但女方拒绝退还。法院审理后认定,这笔酒水钱由王某父母出资,女方用于购置了部分嫁妆,因此,这12万元虽然叫“酒水钱”,但实际上是彩礼。最后经过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彩礼纠纷中,女方父母也被列为被告,而法院也往往判决女方父母承担连带责任。对此,宁海法院民事庭法官解释称,在现实生活中,彩礼其实涉及双方家庭之间的往来,彩礼的实际支付者往往是男方的家人,而接受者是女方的父母。
法官提出两条建议
从法律角度上讲,男女之间因缔结婚姻而赠送彩礼不应提倡,但这种普遍存在的习俗不可能立即消失。作为当事人,无论是彩礼的赠送者还是接受者,都需保持一定的法律意识,谨慎处理。为此,民事庭法官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赠送彩礼不可能要求对方出具收条等手续,致使一些彩礼纠纷中追讨者往往因拿不出曾经送彩礼的证据而败诉。因此,赠送彩礼可通过介绍人、中间人进行。第二,女方父母不宜接受彩礼,最好由女方以自己名义办理存折自行处理,这样既可证明彩礼的去向,也可避免父母成为彩礼返还的连带责任者。
记者 董小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