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望春桥上望春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3月01日 08:29   【 】 【打印
0

【话说宁波】

“望春桥上望春波,草绿苹香凫鸭多。最是城西好风景,夕阳处处起田歌”,清初史学家万斯同的这首《西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望春桥曾经美丽的水乡田园风光。春天在望,万物复苏,能不让人想起这座以春天命名的古桥吗?

望春桥位于海曙区望春桥村桥弄自然村,呈南北向横跨西塘河上。南宋宝庆《四明志》载:“望春桥,县西十里,元符元年(1098年)建,绍兴中重建。”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因高桥之战祸及望春桥,所以有了绍兴初年(1131)的重建。以后屡经修缮,有稽可查的便有清乾隆庚辰年(1760年)和光绪丁酉年(1897年),最近的一次在2005年,由港胞钟宝昌父子捐资修建。

沿中山西路,出宁波城西,望春桥是如今能见到的第一座单孔高拱石桥。在河网交叉的古代宁波,各类石桥随处可见,西塘河是贯通宁波城区和鄞西的主要水系,而望春桥更是古时官船赴省赴京或回乡省亲的必经之地,因此桥洞修得跨高形圆,使往来官船不必落帆也足以驶过。在西塘河上,望春桥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古桥了。往西,依次便是新桥、上升永济桥和高桥了,分别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和北宋徽宗重和初年(1118年),虽然年代不一,但形制与望春桥相仿。加上昔日望春桥以东尚有西成桥、大卿桥、望京桥等古桥,曾几何时,这些古桥构成了西塘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惜的是,望京桥、西成桥和大卿桥先后被拆除,改建为水泥平桥,望春桥因而更显珍贵。

前两年,因为轨道交通建设,望春桥附近一带的房子纷纷拆迁,如今桥的北堍沿河临街的房子早已夷为平地,通往桥的北端沿线也被拉上了铁丝网隔离路障,好在边上有一缺口,刚容一人勉强钻入。抬头,但见西边桥栏两棵老树枝杈纵横迎风摇曳,分外醒目,似横空出世,和半圆形的石拱倒映在水中,妙不可言。事实上,望春桥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桥上长树,俨然成为一种标志。至少在宁波,难觅第二座这样的桥。

近观桥身,轻抚桥堍精致的祥云纹抱鼓石,雕有荷叶和仰莲的望柱、桥栏,不禁为这座古色古香的千年古桥感到骄傲。桥洞北侧有一米宽的纤道,至今,桥身石拱券上仍可见一道道纤痕,见证了当年作为黄金水道舟楫往来不绝的繁忙。桥北堍的东侧还有一座“望春亭”,供路人遮风避雨纳凉休憩。亭内竖有“重修望春桥碑记”,记述了望春桥的历史变迁,以及“生于斯长于斯而业成于异乡”的香港实业家钟宝昌、钟惠明父子情系桑梓,于2005年捐资修复望春桥和望春亭之义举。

踱过桥南,即为桥弄,原是一条老街。眼前一片废墟,原住居民大多搬离他处。老街虽不长,十几年前却甚为热闹,菜场、供销社及杂货铺在这里一字摆开,旧时还有“米市”。据老人们回忆,每当“米市”逢阴历二、五、九的集市日,附近农民推着独轮车,将大米、稻谷运至这里交易,河边则泊着米商不下十几条船,等着装粮销往城里。由此可见“米市”的兴盛。

在这里,巧遇正携6岁孙女一起溜达的原住居民老陈。两年前老陈安置到徐家漕小区,但对自小生活在望春桥的他来说,很难割舍对望春桥的那份情,就时不时地过来看看。老陈告诉我,以前冬天晒太阳,夏天纳凉讲大道,村民们有事没事总喜欢在这桥上走走坐坐,这桥和桥上的树自然也成了“桥头老三”津津乐道的话题,不难看出在村民心目中的位置。“文革”时破“四旧”,红卫兵们想砸烂此桥,遭到当地村民的抵制,一位七旬老人甚至长跪在桥上求告,要求以命换桥,桥最终得以保全。

当地人称这树为“地头树”,其实就是桷树,生命力极强。老陈说,这种树最多时大大小小有十余棵,盘根错节,以至于危及桥身,前几年修桥时砍掉了几棵,就剩下现在的两棵。他记得小时候还有一棵大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为了裹腹争刮树皮,树因此而枯死。据说这树皮有浆水,将树皮刮下来晒干炒熟,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食用时倒点开水搅拌一下,很快凝成糊状,类似今天常见的木莲冻或果冻。至于味道,我估计不会太好,为了给瘪瘪的肚子一点安慰,谁还会顾及能吃到算不错了。

历史上,望春桥以西曾是“广纵千顷”的广德湖,桥南为湖堤,人称“夹塘”,望春桥便成了湖河之隔的地标性建筑。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要去随州任职的明州人楼异向徽宗辞行时献策将广德湖开垦为田,以每年田租收入作为接待高丽来使的费用,徽宗一听大喜,遂将楼异改任明州知州,督办废湖事宜。于是,一年后,广德湖消失了,从此带给鄞西百姓的是无尽的灾难,所谓“七乡之田,无岁不旱”,望春桥一定亲眼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这一切。

岁月如水,九百多年过去了,望春桥曾经的辉煌和沧桑已成过去,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望春桥站的即将投入使用,想必会有更多的人,向这座千年古桥行注目礼吧。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