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又到清明祭扫时 捐献者们的名字让人永远铭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3月29日 08:25   【 】 【打印
0

又到清明祭扫时

志愿者仔细擦拭着捐献者的名字和遗像。记者 鲍云洁 摄

又到清明祭扫时。昨晨细雨纷纷,记者随祭扫队伍来到位于镇海九龙湖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手捧着鲜花的人们远远望到碑林,已然泪下。

又过了一年,纪念陵园里多了数张新面孔,其中包括几天前刚刚入园的梁梅宁。

不管过了多久,再见亦伤悲,亲人们抚着照片哭泣,久久不愿离去;还有神情肃穆的受捐者,默默地在心中感谢着不知名的英雄,带给他们新生。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张志平 巴黎 

阿梅的名字

已刻在纪念墙上

祭扫的队伍里,记者看到了阿梅的公公婆婆,还有丈夫林家辉。

“梁梅宁 1983.7-2014.3”,林家辉凝望着纪念墙最上方妻子的名字,久久不愿离去,“下个月初阿梅的照片才能镶嵌上去,希望她在那边也能和没得病时笑的一样甜。”

阿梅眼角膜的两位受捐者———罗先生和易先生也来了,来祭奠让自己重见光明的恩人。易先生说,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他的矫正视力已经恢复到0.25。

易先生说,自己患病后,两个孩子在福建读大学,孩子妈妈在北仑的一家服装厂打工,为了全家人的开销,一天假都不敢请,“眼病治好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跑起运输,让孩子妈妈好好歇几天。”

林家辉想问妻子:“你想让他人重见光明的心愿实现了,你看见了吗?你还看得见这个美丽的世界吗?”

丝绸菊花

开在每个人心上

获得新生的还有受捐者梁国华。

前天晚上,他妻子谭敏花了3个多小时做了一朵美丽的丝绸菊花,栩栩如生,让梁国华献给不知名的捐献者,因为“没有他(她),就没有这个家!”

已经是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梁国华仔仔细细地擦着纪念墙上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名字,他知道其中有一位就是他全家的恩人。

梁国华曾经是宁波人熟悉的名字,身患尿毒症的他决定放弃治疗,将宁波市民捐给他的1万元现金转赠给宁波的癌症患者,义举曾感动了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市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时间内凑齐17万多元来挽救他的生命,2007年1月26日梁国华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

7年过去了,他说让大家放心,他们全家人过得很好。病好后他找到了一生真爱———再婚的妻子谭敏对前妻留下的儿子非常好,两人又添了个小女儿,已经三岁了,他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电器管理,妻子在鼓楼沿的非遗小亭子里开了个手工作坊,展示湖北老家的手工刺绣绝活。

作为志愿者,他每个月都会到广场、社区宣传器官捐献事宜,他和妻子都签了器官捐献志愿书,从前一起接受捐肾治疗的几位病友,在他的感染下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病好后的日子过得飞快!”梁国华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15年前捐角膜

“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

郑女士的弟弟郑传勇已经离开15年了,他是余姚第一位角膜捐献者。

“传勇生前患有小儿麻痹,一条腿不好使,因此也没成家,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郑女士回忆,“虽然生活清苦,靠修表度日,但他很爱写文章,经常到处投稿,眼界自然也就比我们开阔,心里装的事多。”

1999年,39岁的他走路摔了一跤,把另一条腿也摔坏了,躺在床上起不来。自己觉得拖累了家人的他,执意不肯治疗,“他自己给市长热线打电话,说要捐角膜,那会儿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但他琢磨了很久了,还搜集了很多资料,我国有多少人等待角膜移植,他都能说出数字来!”

郑传勇的想法让市里的领导很感动,让家人想办法做通他的工作,接受治疗。郑女士就骗他说捐角膜要先到医院验血,这才去了余姚市第一医院。

但他没能熬到动手术,当天晚上就肺出血去世了。

父母得知他捐献角膜后,非常生气,“那时候人们根本不了解捐献是怎么回事儿,亲友邻居传得沸沸扬扬,爸妈也以为我把弟弟的角膜卖掉了,怎么解释都不相信。”

“随着报纸宣传越来越多,后来大家才知道,其实传勇做的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郑女士说,每年清明她都带着自己的小外孙到墓园去看弟弟,今年听说还有这样一个纪念碑,便决定来看看,换一种方式纪念亲人。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150万人,但其中只有1万人能够幸运地等到供体,供需之间严重失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者1159人,其中遗体捐献登记416人、器官捐献登记410人、角膜捐献登记333人,成功实施遗体捐献44例、器官捐献30例、角膜捐献66例。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