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青花同时期的还有一种官窑叫枢府釉,为元朝枢密院制,又称软文釉,据统计存世量只有几十件。而闻长庆藏有一件器形巨大且保存完好的枢府釉。这样一件稀世珍品,闻长庆是怎么得到的呢?
闻长庆有一个女婿是印度尼西亚人。一次,他从女婿那里看到一张枢府釉图片,当即到印尼古玩市场去看这件宝贝。他并没有立即买下,逛完古玩市场后回来,发现这件枢府釉已被人买走。对此,闻长庆失望而归。不料,几个月后事情有了转机。买家认为这件藏品是赝品,又被退回印尼古玩店。闻长庆第二次赶往印尼将之购回。
“这件枢府釉绘有如意纹饰缠枝牡丹图样,细腻精致的风格随处可见。”闻长庆说。
闻长庆收藏的第三件元代青瓷是一尊龙泉窑观音像。这件露胎留白的观音像,没有上釉,青釉红胎形成鲜明对比。它高达42厘米。在同类龙泉窑里,其釉色是最好的。后来,一位藏友出价3000万元请闻长庆转让,他仍舍不得割爱。
穿越千年的宝藏出自地宫
闻长庆跑遍世界各地拍卖行,一门心思收藏青瓷,不但收藏动辄千万元的古青瓷,也收藏数吨瓷片。他说,这些碎瓷片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用数十年时间收藏、研究越窑青瓷。“一般人玩瓷器喜欢从晚清民国粉彩瓷入手,但真正有魅力的瓷器莫过于青瓷。上林湖烧的越窑青瓷,单色素瓷,不像粉彩等,缺陷没法弥补和掩盖。造出一一件全素又绝美的青瓷,难度可想而知。”
越窑青瓷烧造始于东汉。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业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当时,东汉还在使用粗犷的陶罐,而越窑青瓷的面世,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飞跃,也是一次审美上的革命。
越窑青瓷经历了一个创造、成熟、繁荣、衰弱的过程。越窑青瓷尤其是秘色瓷代表当时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民间极为罕见,即使名满天下的邢窑瓷也无法与之相比。但充满神秘色彩的秘色瓷在南宋时停烧了。
清乾隆《咏鸡缸杯》写道:“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一代帝皇都未能见到而徒生感叹的秘色越器,只存在文献传说中、已在世界消失千年的秘色瓷,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开启而重见天日。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14件有记录文字的秘色瓷,而举世闻名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越窑秘色瓷便出自慈溪市上林湖窑场。这不仅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秘色瓷谜底,更成为后来闻长庆深入研究并开发仿古秘色瓷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器。
除了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世间还有少量几件古秘色瓷,它们也在闻长庆手里。其中一件越窑秘色瓷葵口碗,被宁波市文化考古所原所长林士民见到后,盛赞:这是越窑青瓷里的顶级品,年代为五代晚期,堪称秘色瓷上等品。釉色青翠,拉坯很好,很薄。制作规整,胎也很薄。
秘色瓷消失在上林湖畔
被称作最高等级的越窑青瓷,为何又称秘色瓷?这其中藏着怎么样的玄机?
上林湖越窑遗址,号称露天博物馆,至今仍存古窑口遗址。唐宋兴盛时,这里有115个窑口,烧造规模很大。
秘色瓷工艺源于越窑,但比越窑青瓷更精细,用更精良的胎料、釉料及匣钵釉封技术,这个工艺被后来的很多官窑传承下来。
秘色瓷民间罕见,润翠如玉,釉色变幻无穷。闻长庆能够找到青瓷中的极品———秘色瓷的秘方吗?名传千古的秘色瓷原料连同制作工艺都消失了。南宋时,越窑断烧,消失在上林湖畔,从此成为回忆。
痴迷青瓷的闻长庆无数次出现在上林湖的山间小路上,他决定复原秘色瓷工艺。他采集了数吨碎瓷标本,以图恢复古老秘色瓷的烧制工艺。秘色瓷要求一次性拉坯完成,和现今许多新瓷多次拉坯有很大区别。为此,闻长庆特意到景德镇找到古法拉坯的匠人师傅。
几十年时光对越窑青瓷史而言只不过短短一瞬,但对闻长庆而言,他走过的全部收藏历程,是用来烧制他的梦想。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闻长庆说,上林湖的绿色植物、各种石头他都尝试烧过,3年多每天24小时运转,烧了上万次。所有民间传说的都试,连他自己养的鸟,以至头发都烧,没有秘方,全靠烧。
古法烧制,首先要找到地道的原料,唐代人用过的原料先要找到,从瓷土到坯、釉都要原汁原味,但这些都无从知晓,只能一遍遍探索。古人就地取材,他就在上林湖一遍遍找,无穷次地试,一切原料都取于自然,绝不用化工料。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