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课铃声改成了感谢的歌声
“感谢亲爱的爸妈,给我挡风遮雨的家,为我做香喷喷的饭菜,陪伴我长大……”一走进小曹娥镇中心小学,就会被校园浓郁的“孝文化”气息所感染。在校园里,上下课铃声听到的不是单一的铃铃声,而是这首优美深情的歌曲《感谢》。这是校长童益民到香港学习时带回的收获之一,“这首歌既好听,词也写得很好,与学校倡导的孝德文化也很吻合。”
漫步在校园里,处处能看到精心的布置。教室里有的设置了孝德树,上面张贴了孝德格言;还有感恩角、孝德之星评比等。而学校的围墙则变身一面长长的“孝墙”:东墙是向孩子们介绍孝女曹娥“投江救父”和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西墙张贴着学校开展孝德教育的各种活动剪影,从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三个层面加以引导,还穿插了许多精挑细选的孝德格言、名人名言。
今年,学校还开展了“家训家风优秀故事征集”的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家的家训家风。学校会从中挑选出好的家训家风,与家长们交流学习。
“孝德教育要从小抓起,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顺,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孝的种子。”沈旭峰说。
於嘉和五兄妹:抢着照顾九旬母亲
规矩定下从未有人“请假”
4月14日,王亚花特地起了个早,把婆婆李玉娥的屋子打扫了一遍,并准备好一天的食物,这才与小姑子於嘉萍一起前往杭州,参加浙江省第三届孝贤评选颁奖活动。
李玉娥今年93岁,住在北仑柴桥王家麓,有三儿两女,除了四女儿於嘉萍嫁在村里外,其余子女都在外地,最远的是二女儿於嘉慧,定居在上海。
几年前老伴去世,儿女们都想接李玉娥跟自己过,可老人舍不得离开已经住了半个多世纪的小山村。
“我妈妈胆子比较小,我爸爸去世后,让她一个人住,我们实在是放心不下。”於嘉萍说。
最后,子女们经过商讨定下一条“规矩”:大家轮值照顾母亲,一个月一户人家,每月的18日交接。
於嘉萍说:“我们商量以后,就从老大首先开始轮值。除了打扫、洗衣、洗澡和做饭外,还要陪妈妈聊天、看电视,陪她打麻将,陪她出去串门。”
规矩定下后,几年来没有一人“请假”。常常是还没到18日,“下家”就急吼吼地来了。即使当月没有轮到自己家,子女们也常在清晨送来刚从柴桥街上买来热气腾腾的点心,或在白天抽空给老人送来可口的菜肴。
子女争着出钱陪老人旅游
照顾老人,并不单单让老人吃好穿好。於嘉萍和弟媳王亚花说,老人年纪大了,特别怕寂寞,脾气变得和小孩子一样,因此,大家会变着法子哄老人开心。
“我妈妈喜欢回忆以前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搬着板凳坐到她身边洗耳恭听;平时我们还专门留意报纸上的社会趣闻,然后讲给她听,给她解闷。”於嘉萍说。
老人还很喜欢去外面走走,于是子女们就常陪着老人去郭巨、天童寺、育王寺散心。兄妹五人每年还有计划地安排老太太外出旅游。一旦时间、地点定下来,大家都争着出钱出力。从2009年开始,老人每年都要出远门游玩几次,上海、北京、海南、苏州……老人的足迹踏遍天南地北。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