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山下这片风景 四十春秋靓丽依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22日 09:53   【 】 【打印
0

山下这片风景

1975年镇海港口建设之移山填海,远处的虎蹲山依稀可见。

山下这片风景

小招宝山爆破。 有客从故乡来,招宝山近在咫尺,我尽地主之谊同游。客归,回寄照片一幅,为招宝俯瞰图,冠名《海港之晨》,画面多为镇海港区工业建筑,气势恢宏。是日所见,天朗气清,但见晨光中港机林立,往来之舟如蚁。镇海港在极其温馨的暖色中扼守在甬江之口,有码头上出港的海轮起锚的鸣笛声入耳,我的这位故乡来客不能不为之心动,情不自禁按下快门。

我客居镇海数十年,因时间累积见招宝山由新鲜到熟悉,难得到此一游。不料,这一回眸,三四十年的变化,恰到好处落在一幅照片里,照片中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山海与霞光相映成趣,真有一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灵气了。

移山填海建镇海港

1976年12月,我毕业分配到与镇海港相邻的镇海电厂工程指挥部工作。彼时,镇海港还在建设之中,在当地百姓眼中,它与镇海炼油厂、镇海发电厂、宁波海洋渔业基地的建设并称为“四大工程”。

据说,镇海新港的建设承载着一位将军的希望,这位将军便是在浙江大地浴血奋战过的共和国大将——粟裕。1973年7月,粟裕将军遵照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全国港口面貌”的指示,亲临镇海考察。这位时任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将军在当时给出了这样的意见:宁波港可在镇海建设新港区,经杭州、浙赣线同全国铁路网相连接,以分流上海港运量。同时承担浙江地区的物资进出。其后,工程建设者劈山填海在山下这片潮起潮落的滩涂上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码头。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不仅是工程建设者自身生活物资缺少,更重要的是施工机械设备落后。工程规划搬掉小招宝山、虎蹲山和大小游山,并以此山石填平海塘滩涂,而运石的方法多为人工装载,并为运石特殊改制可载重500公斤的手拉车。那时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些从农村插队被召回参加工业建设的“知识青年”,那些受工程建设召唤来自全省各地的工人,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港口建设专业工作者心系一处。他们用肩挑手扛的方法干起移山填海的活儿,延续着建设新镇海港的梦想。

据亲历当年建设的工人回忆,在新镇海港建设中,工程建设者共围成陆域4.9平方公里,计土石方62.6万立方米。1978年10月,他们首建两个卸船泊位,其中一个为万吨级的卸船泊位。1978年12月3日,这座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安装的煤码头建成并进行试生产。次年1月15日,工人们接卸了满载着5699吨原煤的“战斗39号”轮。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镇海港生产建设者艰苦创业,将镇海港建成具有25个泊位,其中含5个五万吨级的泊位的码头,港口建有仓库堆场90多万平方米,液化油品油罐100多立方米,码头年货物吞吐能力达6000万吨以上。

镇海港建设不仅承载了粟裕将军的希望,而且这希望又契合了百姓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临海的宁波港只是货物吞吐量不多的内河港。之后,镇海港的建设成功,是宁波港由内河港走向河口港的标志,无可争辩成为宁波建设东方大港的第一里程碑。作为新宁波港建设的滥觞,镇海港不仅是其中重要部分,而且创造了宁波港口建设的多个第一。不同于近代国外列强用枪炮叩开中国海上之门的贸易,镇海新港的建设是当代中国人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觉开放意识体现。镇海港工程建设中,饱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自强精神。那些艰苦条件下的施工作业所取得的成就,直到今天仍为亲历者自豪。

 [1] [2] 下一页
稿源: 镇海新闻网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