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戴村坝
戴村坝名称的由来
说起戴村坝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戴村坝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附近的居民讲,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由于黄河决口频频,会通河淤积严重,造成南北水陆交通中断。当时的济宁州同知潘叔正向永乐皇帝上了奏章。后来,皇帝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人率十多万民工,采用“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在汶河与清河交界处修建大坝,抬高汶水,开引河水向南入南旺湖接济运河。
话说这修筑大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永乐皇帝为此调拨了黄金十万两。当这些黄金被押送至当地时,主持修筑大坝的官员却犯了难。那么多的大金锭如何支付众多民工的工钱以及购买建坝材料?于是这位官员便派人到县衙求助兑换碎银。可惜县太爷当时也是无能为力,便又派人去四处打听,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后来他们听当地老百姓说,在修筑大坝西南六里处有一村庄叫马戴村。村里有个吕氏豪绅大户,家里很有钱,有土地几千顷,也许他能换开金锭。修筑大坝的官员便找到吕氏豪绅求助兑换。这个豪绅一看修筑大坝是为老百姓造福,便非常爽快地答应,帮忙兑换了大金锭。在大坝建成后,为感谢戴村吕氏豪绅,又因大坝就在其村附近,经大家商议后将大坝取名为“戴村坝”。
戴村坝工程建设精巧绝伦
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境东部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辞海》、《中国水利志》都有对它的记载。
戴村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让其显得蔚为壮观。夏秋之际,白浪翻滚,漫坝而泄,声若龙吟虎啸,这便是“戴坝虎啸”的盛景。
戴村坝作为拦水工程,巧妙地拦蓄汶河水,将汶水科学分流,为保障京杭运河畅通,沟通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因黄河改道,清光绪27年(1901年),漕运中断,小汶河分水口于1959年截堵。戴村坝虽然由此失去了引汶济运的功能,但是仍具有拦沙缓洪、稳定河势、灌溉补源的作用,是防洪兴利的重要水利工程。
戴村坝凝聚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
据资料记载,戴村坝建成后,经明万历和清道光、光绪年间的几次大修加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坝从南向北由乱石坝、滚水坝、玲珑坝三部分组成。它不仅是我国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水利史上的创举。
当人们登上戴村坝南端坝台举目北眺时,只见大坝从南向北伸去,如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巨剑,似铁壁,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这种观感犹如姚汉源在《京杭运河史》中感叹那样,运河非一二人之力,非一时之功。其创修则智者出其智慧,有力者挥洒其血汗。心血凝聚不可以升斗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