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陈章升文集 正文
“行走大运河”网络日记(二十四)

见证隋唐大运河兴衰的黎阳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5-23 07:47:51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运河边的民居

  黎阳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代的黎阳仓储量巨大,战略位置重要,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中以及李密、徐茂公的个人传记中,都对关于黎阳仓争夺的战事做了记载。

  历史上,争夺黎阳仓以隋末瓦岗军最为激烈。在瓦岗军起义的大起大落中,争夺黎阳仓成为了其走出低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话说当年李密听取徐茂公的建议,攻下黎阳仓并开仓放粮,使得起义军的队伍一下就增加了二十余万人。在取得了洛口仓、回洛仓、黎阳仓等国家大型官仓后,李密曾在讨隋檄文中写道:“既得回洛,又取黎阳,天下之仓,尽非隋有。四方起义,足食足兵,无前无敌。”

  在隋灭亡后,黎阳仓在唐代仍被沿用,至唐代中晚期被废弃。到北宋时期,古人在黎阳仓的仓窖之上又建造了地上粮仓,之后于北宋末年废弃。至于因何废弃,目前尚无定论。

  黎阳仓建造特别注重防潮

  站在黎阳仓遗址内,人们在感叹岁月变迁的同时不禁会问,古人是如何在地下储粮并做到防潮防虫的呢?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古代粮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选择建在干燥的缓坡地上,还要濒临水运通道,以便大规模集中和转运储藏粮食。仓城的布局也要有总体设计,功能区分布合理。

  黎阳仓所在的地方,土质为黄土,直立性好,挖窖不易坍塌。据说,古人挖好仓窖后将坑底夯实,窖壁也修整得光滑坚实。然后,人们用火烘烤,除去仓窖湿气,再铺设木板、草、糠、席子,以达到防潮效果。“粮食装袋后被填入窖中。在仓窖满后,人们再铺上席子,堆糠垫草,最外层用厚厚的黄泥、青泥膏等密封,密封好的粮窖顶端为圆锥形。”专家解释说。

  如今,那些发掘出的黎阳仓仓窖已被考古人员用围栏保护起来,但是人们依然能在一旁细细品味,感受其往日的风采。如果你愿意聆听,它会像一位老者,娓娓讲述那段曾经尘封的“运河隋唐传奇”。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