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陈章升文集 正文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系列报道(十三)

鹤壁:宁波王阳明见证豫北运河繁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5-24 07:23:33   稿源: 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王阳明真迹《大伾山诗》行书碑刻


古色古香的浚县

王阳明曾留诗赋在豫北

让记者意外的是,浙东学术代表人王阳明曾经来到浚县讲学,并留下了一首诗和一篇赋,为当地运河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浚县大伾山有460余处摩崖石刻,其中在山巅大佛寺的右侧,记者看到了王阳明真迹《大伾山诗》行书碑刻,诗歌全文为“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落款是“余姚王守仁大明弘治巳未仲秋朔”,字体清逸遒劲。

裴顺昌介绍,这是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护送兵部尚书浚县人王越灵柩回家乡安葬期间所留。王阳明的《大伾山赋》为中楷行书,其中有“山河之在天地也,不犹毛发之在吾躯乎?千载之于一元也,不犹一日之于须夷乎?”的句子,落款时间为“巳未重阳”。“从诗、赋的落款时间看,王阳明至少在浚县停留了一个月。诗中他除了对大伾山风光的赞誉,还充溢着对人生的激情。赋则文情并茂,表明了其辩证思想和旷达博大的胸怀。”

虽然没有记载表明王阳明是否沿着运河到达浚县,但他在诗中有两句“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印证了当时运河带给浚县的富庶。“明朝时,凡是漕粮入京和芦盐入汴,都必须从浚县运河通过,繁盛时运河上船不下千艘,当时浚县有‘赛江南’之称。”裴顺昌说。

王阳明这首诗和赋没有收录在《王阳明文集》中,但在记载他语录和论学书信的《传习录》中写道:“先生未第时尝梦威宁伯遗以弓剑。是秋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坟,驭役夫以什伍法,休食以时,暇即驱演‘八阵图’。事竣,威宁家以金帛谢,不受;乃出威宁所佩宝剑为赠,适与梦符,遂受之。”这表明王阳明登第之前已经和王越神交已久,在浚县办完公事后曾接受王越家赠送的宝剑。

据悉,在此期间王阳明还在浚县讲学,后人为纪念阳明先生,把大伾山上建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的东山书院改建为阳明书院,至今犹存。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