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网 |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
宁波日报记者陈朝霞 中国宁波网记者陈章升
第十二站:鹤壁·下一站:安阳
“云溪燕语卫水舟”,诗中的“卫水”指的就是中国大运河流经鹤壁段的河流,当年这里的黎阳古城和运河相依相伴,催生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千年后的今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采访团千里迢迢来到第十二站鹤壁,探访其承载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
古桥、古城墙、古粮仓见证运河繁华
中国大运河(鹤壁段)大运河流经浚县,全长71.1公里。“这段河流起源于公元204年曹操兴建的白沟;隋唐时它称永济渠,向南与黄河相通,向北到北京;宋元时更名为御河;明代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浚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裴顺昌介绍,“虽然它曾经几易其名,但是其河道走向基本没变,至20世纪70年代初断航,通航近1800年,现在它在排涝、泄洪和农田灌溉方面仍发挥着作用。”
记者在浚县看到,古城墙还在,但伴着城墙的卫河水已经干涸,河底可见淤泥,城墙西门外卫河上的一座五孔古石桥古朴厚重,特别引人注目。“这座桥名叫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它是古代浚县境内卫河上唯一的桥梁,也是卫河全线仅存的两座保存较完整的古桥之一(另一座是新乡的合河石桥),见证着运河兴衰变迁。当年卫河上风景如画,‘十里城池半入山’、‘云溪燕语卫水舟’,为浚县八景之一。”裴顺昌介绍。
作为中国历史上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浚县运河的漕运作用非常明显。“古粮仓黎阳仓就是明证。”裴顺昌告诉记者,“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到浚县段运河考察后,非常认可此段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特别是考察了黎阳仓之后,他更赞扬其原真状态。”
记者来到位于浚县城关镇东关村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遗址,这是公元583年隋炀帝在运河边修建的国家粮仓,它是隋代永济渠沿线最大的官仓,与洛阳的洛口仓齐名。2011年,在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6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圆形储粮窖仓33个。裴顺昌用“仓廪实而知礼节”来形容这些粮仓对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性,他赞叹古人的智慧,“浚县自古就是粮食丰产区,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黎阳仓所在的位置离县城只有5公里,是当时著名的渡口,便于把黄河以北的粮食漕运到洛阳和长安。黎阳仓在战略位置上也很重要,它靠近黄河,为兵家必争之地,粮仓建在山坡上,一方面便于保存粮食,另一方面易守难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