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翔在病房查房。记者 王鹏 摄
高翔,曾经的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骨干,现在是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在上海,高翔的发挥空间是一年400多台手术;来宁波,高翔的发挥空间是整个宁波地区的神经外科领域。
“他的到来,不仅推动了整个宁波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也推动了宁波在影像、麻醉、骨科、眼科、病理等相关医学领域整体水平的发展。”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如此评价。
而高翔说,“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限的。”一个医疗领域的发展,人才梯队建设很重要。
事实的确如此,宁波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是高翔一个人的“团队”战斗。
与此同时,“高翔模式”也为宁波的医疗合作模式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人才引进来,平台搭起来,技术才能真正留下来。
记者 鲍云洁
术后老人的笑脸
让众人“点赞”
●现在
4月21日,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翔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短时间内就收到了100多个“点赞”,这是一位颅底深部脑瘤患者的手术前后CT图片,最后一张是愈后照片,60岁的老人笑得非常开心。“点赞”的人里,有他原先在上海的同事,也有现在在宁波的同行。
“他们是在为这张笑脸点赞。”高翔指着老人的照片告诉记者,“同行们看一台脑部手术是否成功,不是手术难度有多大,也不是肿瘤切得够不够干净,而是你是否为病人完整地保留了笑脸!”
高翔做的这台手术难度极高,因为颅底小脑区神经血管密布,共有8根神经、3支重要血管穿行其中,而老人的脑瘤足有6厘米之大,也十分罕见。“这些神经管理着面部的各种功能,碰断哪根神经,对应的面部功能就会瘫痪。”
高翔带领的市一院神经外科团队每年要做几百例脑部肿瘤手术,术后完整保留面部神经功能的在90%以上,而国际先进水平也就80%多。
然而就在4年以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境界。“那时,医院的脑瘤手术一年只有四五十例,术后不影响面部神经功能的很少,整个大市都是差不多水平。”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孙杰回忆说。
●曾经
手术前建议患者补拍婚纱照
孙杰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位患有巨大型听神经瘤的女病人,长得很漂亮,但他知道如此难度的手术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在术前告知时,他非常认真地建议患者及其丈夫:“手术前,你们去补拍一张婚纱照吧!”
两年后孙杰再次遇到这位女患者,对方很感激地说:“孙医生,谢谢你当初的建议,这张照片就是我和丈夫美好回忆,现在我变成了这个样子,再也不想拍照了!”
保留面部功能需要高超的神经外科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功率,高翔去年又为科里引进了神经电生理检测仪,“做个简单的比喻,以前避开神经靠的是肉眼,现在是肉眼加电子眼,准确度自然进一步提高了。”高翔说。
脑部神经“牵动”着五官,也“牵动”着语言,遇到连接语言功能区的肿瘤怎么办?高翔引进的清醒开颅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病人醒着,可以随时交流,如果说话或动作受影响,就是触及大脑功能区了,医生避开就行了。
“病人下手术台后都直呼神奇,自己居然醒着做完了脑部手术,还能一直和医生交流。这对麻醉的要求很高,因此,高主任到医院后,反复和麻醉医生们交流沟通,我们医院的麻醉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护士长邬静密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