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边检官兵,在穿山的山坳里胼手胝足开展工作,在“吃苦”中练出的“精气神”,实实在在地迸发出巨大能量。2013年,穿山站的出入境(港)船舶验放量已攀升至6175艘次,出入境(港)人员14万余人次,人均海港出入境检查业务量稳居浙江第一。
用“边检速度”驱动口岸经济
今年7月26日凌晨1点,来自丹麦的1.8万标箱集装箱巨轮“美杰马士基”号轮,缓缓停靠在穿山港,早已等候在岸边的边检官兵立即上船,开展入境检查。24小时免等待出入境服务,入境即卸货,卸完就离港,前后仅用了12个小时。船长Madsen Perut感叹,这个港口效率高,用时要比其他港口少很多。
为何能如此快速?“这要归功于边检站创新的‘万箱船无障碍通道’,每条‘万箱船’在穿山港作业平均节省2个小时。”宁波外轮代理有限公司马士基科科长石峻说。
石峻还算过一笔账,“万箱船”从抵锚到离泊平均节省2个小时,一条船一个航次就可以节约1万美元。去年一年,穿山港共接靠查验6000余艘次船舶,其中三分之一是“万箱船”,按此计算,一个季度就能为船公司和码头公司创造近千万美元的效益。
穿山港区港吉(意宁)码头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宝的办公室就在码头旁边,从办公室的落地窗看出去,是高高的桥吊和数不清的集装箱。“这样的快速通关,让码头利用率高了很多。原来我们这个码头一年能靠100艘船,现在可以靠120艘船。”
在全体官兵的辛勤付出下,“万箱船无障碍通道”项目结出丰硕成果:穿山港区单船作业效率在每小时230个以上,高居全球集装箱装卸效率第一。
也是依靠这样的高效率,在全球海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穿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呈两位数增长,目前全球海上运力排名前二的马士基、地中海两家航运“巨头”组成的“MM”(Mtwo)联盟,已经确定在穿山港设立国际中转项目。
过得快,更能把得牢
为堵死“快速”可能带来的安全漏洞,穿山边检站一线执勤官兵将登轮检查和巡逻从6小时一次缩短为3小时一次,执勤压力陡然增加了一倍。
由于大部分集装箱船在泊时间不满12个小时,靠泊计划排得满满的,有时战士们刚刚送走一条船,马上就会有新的船靠泊。要接船,要检查,码头一线十多名边检官兵忙得一天24小时连轴转。
执勤班长小黄告诉记者:“任务最重的时候,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出勤,晚上只能裹着大衣窝在船边打个盹,天一亮又要上别的岗位执勤,根本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
“虽然近些年增加了一些人员编制,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只能不断优化工作安排,科学配置警力。”站长王侣仁介绍,边检站一方面加强了与海关、海事以及港区公安的联防协作,另一方面对执勤官兵实行定人、定岗、定标准、定奖惩管理,全面筑牢安全防控前沿阵地。
2013年年初,为利比里亚籍“安娜”轮办理入境手续时,穿山边检站发现,系统显示多名船员入境已达半年之久,国内的船员怎么会出现在刚入境的船上?在排除偷渡嫌疑后,边检站将相关情况通报海事部门并进行了合作调查。通过各项信息比对,迅速查明该轮曾擅自出境前往他国。口岸协作首战告捷。
为提升口岸管控能力,边检站全力打造数字化边检工作平台。目前,穿山口岸十余公里的码头岸线全部实现全方位立体高清监控覆盖,实时监控全面取代“脚步丈量”。
穿山边检站至今保持着建站以来口岸“零事故、零差错、零争执、零投诉”的纪录。高效的服务配上严密的口岸管理,使穿山边检站成为了穿山港区招商引资的最佳名片。中国远洋、香港东方海外、中海浙江液化天然气、地中海航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港口建设,目前港区投资总额已超过400亿元。
爱心甘泉流淌不息
“有困难,找边检。”这是口岸企业、辖区群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穿山边检站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许多困难到这里便迎刃而解。”
2012年,受到涉外法规的限制,穿山北港区新建码头在投产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接到求助后,穿山边检站经过缜密论证,决定专门为中宅、LNG、光明、港鑫东方等四座新建码头开放“绿色通道”,帮助码头尽快运行,创造效益。同时,为每一个码头量身选派一名边检“保姆”,从开工到投产,实时提建议,避免企业走弯路。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