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让文化记忆延续,让乡愁找到归路。图为夜色中的天封塔。(胡建华 摄)
到2020年,城乡面貌更有品位,社会环境更为和谐。宁波都市区初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以“五水共治”、治霾、治土、治堵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宅和街区得到严格保护,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彰显,诚信、务实、开放、创新蔚然成风,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
立足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魅力城市名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否,彰显出一座城的生活品质。
回首2013年,城市“血管”活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日夜传送着在城市里奔波的人们。地铁1号线,公共自行车租用点,杭甬客运专线、铁路宁波站等建成投用,为形成“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公交导向发展模式注入了强劲势力。
与此同时,中心城公共场所无线网络iNingbo的全覆盖、城镇百兆光纤工程,宁波在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的道路上渐行渐近,不断擦亮城乡市政设施建设的城市名片。
在肯定成绩之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问题。比如在公共交通方面,城区在推进南北环快速路建设的基础上,仍需继续研究建设世纪大道、通途路快速路,区际交通则要推动轨道交通向余慈地区和南三县衍生,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重建设,轻管理,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处何竹明指出,“避免地下管网‘开肚缝针’、道路反复修补,对前期科学规划和对后期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决定》,我市将着力构建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强化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利用,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按照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未来宁波将继续统筹教育、卫生、文体、养老等设施规划布局,加强公共服务网络向农村覆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改善城市面貌环境
绿色宁波渐行渐近
这些年,宁波致力于打基础、拓空间,大都市框架基本形成。然而,城市形象还不够美,不够靓,城市品位与副省级城市的地位还不相称。“当前,宁波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形象品位、生态宜居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对城市建设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定》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刘兴景指出。
今后一段时期,在强化城市面貌治理方面,我市将重点建成“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系统、实施改造中山路沿线综合开发、深入推进“三江六岸”及“三改一拆”。同时推进江东核心滨水区、江厦街区块更新改造和滨水开放空间建设,建成一小时步行圈,强化高端商务、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加快东部新城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促进航运服务、金融商贸、行政办公等核心功能集聚,力争成为宁波特色鲜明、现代气息浓郁、管理高效有序的标志性新区。
我市在环保尤其是污染治理方面,已经成效初现。近5年来,我市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00多亿元,使得97%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累计淘汰燃煤锅炉885台,老三区结束燃烧锅炉煤的历史。此外,我市11万辆黄标车今年年底前将全部淘汰,种种举措为创建绿色宁波发力。
生态环境“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目前,宁波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水体、大气、土壤污染仍比较严重,建设美丽宁波面临如何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现实考验。”何竹明指出。
今后,宁波将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保卫“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就要实施江河堤防、城市排涝、“三江清淤”等七大工程,强化工业废气及烟粉尘、机动车船排气污染和城乡扬尘污染治理,构建“连山、串城、面海”的生态安全网络格局。
根据《决定》,到2020年,全市力争实现城乡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争取“确保2020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8%以上”;争取确保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2平方米。
推进人文城市建设
让温度与风情齐飞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作为充满书香气息的海滨城市,宁波享受着蓝色海岸的天然恩赐,也浸染着历史文化的醇厚滋养。经验告诉我们,推进人文城市的建设步伐不能停。
宁波立足现代都市的文化品质,环球城、华侨城、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美高梅“中国假期”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显示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点石成金”。“根据市民的普遍期待,在城市文化品格培养方面,要坚持打造有温度、有风情的城市。”何竹明指出。
在发挥公共文化场馆功能的同时,我市将继续鼓励国际社区、学校、医院等设施建设,着力集聚外籍人士和艺术人才,积极举办国际性艺术节、文化展、演艺演出和论坛等活动,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化传播能力。
宁波具有醇正浓厚的历史文化。保国寺、海上丝绸之路、上林湖越窑遗址、河姆渡遗址等这些历史遗存散发着时间的光芒,丰富着甬城的精神内在。日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共同发布最新一批全国3675个重点镇名单,在浙江11个市中,宁波所占全国重点镇数量位居第一,达21个。
根据《决定》,我市将重点保护、科学利用慈城、石浦、前童、鸣鹤、梁弄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要积极支持余姚临山镇、奉化溪口镇、鄞州鄞江镇申报名城名镇。未来的宁波,将依托“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古城格局,逐步恢复环城水系绿带,整体保存城市文化记忆。
今后6年,宁波将继续保护及挖掘乡村文化,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建立古村落保护名录,规划保护一批宁波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传承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保留乡村传统风貌,注重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科考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旧宅古院,以保护为前提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子孙后代留住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情美景。
宁波日报记者 俞永均 余晓辰 实习生 沈丽丽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