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平均值0.0001mg/m3,参考标准0.01mg/m3,达标率100%”、“苯乙烯平均值0.0003mg/m3,参考标准0.01mg/m3,达标率100%”……自2009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第一期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以来,竖立在镇海主干道车站路路口的环保显示屏,每天都会滚动显示一组组特殊污染因子数据。
“空气里飘荡的臭气等异味,曾是镇海居民反映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要破解这一问题,就必须监测并找到产生异味的源头———特殊污染因子。”镇海区环保局长胡荣章告诉我们,早在2004年,镇海就从意大利引进了当时国内首套大气特殊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至今区域内已有同类系统6套,能够监测36种有机污染因子。
位于后海塘的镇海围垦局一幢4层楼房的楼顶,有一个形似售货亭的小房子,里面安装的就是首套大气特殊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系统。我们来到楼顶时正值中午,热浪滚滚,但面积有六七平方米的小房子内,却十分凉爽。一年四季开着空调的屋内,摆满了各种监测仪,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有机废气因子的实时数据。
“镇海环保部门虽是这套价值300万元自动监测系统的主人,却不参与监测和数据收集,只如实接收和发布监测数据。”陪同现场采访的镇海区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黄酉腊介绍,这套自动监测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是由第三方负责并接受区环保局的考核,由此可见,这一运行模式已最大程度保证了各项数据的真实与可靠。
“只要空气中的污染物被捕捉,相应的物质和浓度就会立刻被发现,一旦出现超标或异常,‘警报’就会响起。”黄酉腊介绍说,这套24小时全天候运行的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监测系统,能敏锐地捕捉来自上风向的污染物并结合气象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判断为何种污染物、污染物的浓度、来源方位等,然后自动传输至监控中心的屏幕终端,实时掌握污染物动态,帮助环境执法人员及时锁定污染源,进行及时有效处置。
镇海全区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喷漆、污水处理等领域,有机废气年排放总量约24388吨,其中通过烟囱等排气筒的有组织排放13190吨,不经过排气筒的无组织排放11198吨。摸清了污染源后,镇海区从2011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化工行业有机废气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有组织排放废气,用上了世界先进的“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RTO),通过管道把废气收集起来,高温焚烧,高浓度有机废气立即转变成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主的合格废气,实现污染物最大限度减量化。至今,“乐金甬兴”、“中化化学品”等6家企业已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新建了8套RTO(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
与有组织排放废气相比,无组织排放废气的治理难度更高。位于宁波石化区的“泰达”,是一家专业生产邻苯二甲酸酐的化工企业,也是镇海首批引入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这一化工行业精细化管理手段的27家企业之一。“泰达”公司负责人坦言,化工企业生产离不开管道,而连接管道的一个个接点不可能做到100%不泄漏,在引入LDAR之前,企业原有的检测设备更侧重于防燃防爆,只有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出声光警报,对于看不见、闻不到的微量泄漏则无能为力。
据现场监测的工作人员介绍,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来自装有化学物质的机械密封件,尤其当密封圈老化、腐蚀或螺丝松动等就容易造成化学物质的“跑冒滴漏”。LDAR的作用是只要泄漏就能发现。检测时,合格的挂上绿牌子,不合格的按超标情况分别挂上黄牌子和红牌子,并立即安排检修。去年,27家试点化工企业全年共检测74.5万个点位,修复率达到77.6%。今年试点化工企业已扩大到69家。
为期3年的化工行业有机废气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已使镇海的空气质量逐年好转。环保部门的监测显示,2013年末,镇海大气中特征有机污染物浓度均值均达到相应标准值,一次监测值总体达标率99.9%以上,丁二烯、甲苯、异戊二烯、苯乙烯等指标监测浓度成倍下降。
居住在紧临宁波石化区的澥浦镇汇源社区的吴大妈,更是一直关注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这位土生土长的澥浦人接受采访时实话实说:“政府这些年的力气没白费,现在环境状况比前几年好多了,一年中除偶尔会闻到一点轻微的异味外,臭气等刺激性强烈的异味几乎闻不到了。”宁波日报 记者 王量迪 厉晓杭 镇海记者站 张 寒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