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殷聪文集 正文

透彻生活、瞭望彼岸——意象派水彩画大家林绍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16 13:58:3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岁月沧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意象”这个词渐渐为美术界乐道,尤其在水彩画中,“意象”概念的流行,本意在与西方观念和方法拉开距离,区别于先前的创作习惯,意味着将立足点从西方中心挪到本土的文化积淀中,代表着当下的主流意识。“意象说”,后来又衍生出“心象说”,二者都归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更注重表达情感、印象、记忆,更明确地说,就是恢复传统中国绘画目识心记的优势,从本土悠久传统中探寻理论依据,破除西方传统绘画科学主义、光学器械图像的习惯模式,通过寻根恢复缺失的传统,建立中国水彩画国家民族的本体语言。然而,意象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具体风格,在创作上有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意象派画家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和风格。

  浙江画家林绍灵就是意象说的积极提倡者,他认为,“中国艺术向以写意、畅神为宗旨”,“传统的意象绘画其实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表述方式。‘立象以尽意’,中国的意象精神重视形象意趣的提炼,这‘意’既是民族的审美内涵,又是作者的人格投射,因而形成了物我相融的‘象’。这就是中国式绘画形象与语言相和谐的造型特点,画面既不是机械的摹写自然,又非不知所云的乱涂,却是发自艺术家内心的意态盎然的图像,是主客观相融的表达方式。”林绍灵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同步,三十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事不计其数,获得好评并享有国际声誉,是新时期中国水彩画界的缩影。他以一系列主题性水彩意象人物画崭露头角。早在1995年首届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中,就以《走进阳光》荣获最高奖新人奖。次年他的《走向光明》又在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中获得金奖,他的《风雨兼程》在2010年第九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中获中国美术奖提名,这是展览的最高奖。属于这类作品的还有《行色匆匆》,参加过2006年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百年水彩画展大型回顾展。从水彩画发展史上看,这些人物画的出现具有突破性意义:从静态肖像或速写人物转向主题性、运动性群像,而且不同于以往故事画(历史画)习以为常的舞台戏剧性叙事方式,把水彩画的意象造型发挥得淋漓尽致,强化了情节性绘画中的时间维度。林绍灵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描写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以肖像方式再现质朴、粗犷、厚实的高原表情。

  林绍灵成长于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浙江滨海城市宁波,那里曾经有过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那些水痕苔迹斑斑点点的景致在画家童年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和灵感源泉。他以“江南”名义创作具有意象性的江南水乡系列,也许还受到白居易“忆江南”的启示。于是,在林绍灵笔下,江南水乡便成为一种湿润灵秀的诗化意象和历史情怀,把曾经有过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桃红柳绿、舟楫帆影,转化为一种视觉印象。在物质至上的时代,被消蚀殆尽的江南诗性美,让人们倍感惋惜,万般留恋,给人一种曲终人散,柔肠百转的遗憾。俗话说,“失去的是最美好的”。在追寻美的艺术家的记忆中,总是保存最美好的东西,是谓“心向往之”。由此成就了画家的“江南”系列。

  水彩画批评家张在波谈到江南系列时说得好:江南曾以繁华的市井气息和浓郁的人文气度回应了大江的赐予……它的消逝与远去是否意味着一种文明的兴衰与走向?面对这些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画家只有靠残破的片段记忆,通过想象的补充,用画笔去追摹“心底涌动的江南风景”。

  林绍灵的江南水乡,大致细分为《逝去的风景》系列和《江南依旧》系列。《逝去》系列是画家上述精神体验与心灵轨迹的写照。他以大写意的笔法将那些已经逝去的“风景”在水与色的交织变幻中重新显现。如果说《依旧》系列有什么不同追求的话,那么正如张在波说的,不再沉浸于“风景”逝去后失落、惆怅的个人心绪的情绪化表现,而是对江南文化精神内核的冷静审视和重建精神家园的努力。相比于《逝去》系列中的情绪化表现,《依旧》系列融入了画家对江南文化精神形而上的审视与思考。概言之,林绍灵江南题材的水彩画经历了一个由个人情绪化情感表达到“写”江南之“意”的文化自觉与自省的过程。

  林绍灵的作画方式是,先起小稿,满意后放大,边画边想,任随水色流淌,在变幻不定中想象造型。他称之为一种享受。他一直努力摆脱对景写生的雷同化窠臼,反对使用照片,倾向于削弱自然因素,更多地释放自己的绘画情趣。尤其是江南水乡已成为依稀的历史记忆,再无法用照片记录,而只能靠记忆和想象甚至是梦幻去补充、开发。他说,照片是使绘画与人性隔远的障碍。他依然维护水彩语言的纯正性,使用透明水彩的造型方法,特别在意留空处理,尤其在乎亮部、高光的审美特征。他驾驭留空得心应手,擅长以飞白凸显亮部的审美特征。在理论上,他力挺透明水彩,指出,透明水彩暗厚亮薄,而不透明画,如油画、水粉,则暗薄亮厚,这是二者的审美区别。透明的难度在于留空,而留空带来的美感无法替代。“留空”是水彩画的关键词,在处理暗部或背景的同时,亮部的造型已在留空中酝酿形成,由此产生水彩画独特的审美趣味。林绍灵精辟地指出,把握好“留空”和“随机性”非常重要,水彩画的优越性和趣味性全在于此,其价值等同于中国画的笔墨。他还认为,中国画和中国水彩画是一家眷属,因此中国画论和美学同样是中国水彩画的直系传统。中国水彩画与中国画在挥洒运气上有共通之处,信笔表达、气韵生动,是其最高境界。他的画有观众熟悉的生活之源,又能诱发丰富联想,令人回味无穷。许多观众喜欢他那如醉如梦的江南水乡,隐隐约约地感受到水乡深处定有大户人家的暗示。他的画用水很充足,水冲之下,产生水色氤氲的效果,画家凭借熟练的技巧,听随情绪发泄,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艺术的自由。

  水彩名家周刚称,林绍灵是一位很有诗意的画家,是那种透彻生活并瞭望彼岸的人,是那种善于在生活中采集丰富创作灵感的人。你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出江南的往事但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参透他那缠绵的诗人般的心境,正是这种无法参透的心境使得他笔底酝酿着数不清的变幻无常的江南往事。水彩评论家徐明松称他的画,是将自我的人生观照投射到更沉厚的文化冥想之中。水彩名家黄铁山称,“林绍灵的创作还在于他对水彩画技法的探索与完善。他的多次重合湿画法,把水彩湿画法的技法推向了极致;他的聚焦式的对画面的虚实处理为多人场景描写提供了新的方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

编辑: 殷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