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夜景
码头建设
远方,大海碧波荡漾,一艘艘巨轮架起了宁波和世界沟通的桥梁,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红色大型装卸机械伸出巨臂,抓斗如跳动的音符,在巨轮和码头间来回穿梭,演绎出一曲让人激动的乐章:2013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96亿吨,位居中国大陆第三、世界第四。
宁波港北仑港区,拥有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
讲述人:宁波港北仑矿石码头首任党委书记 萧群
85岁高龄的萧群老先生,是当年宁波港建设指挥部的成员,也是矿石码头首任党委书记。“1973年周总理发出‘三年内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后,一段传奇就开始了……”老人微笑着说。
改革开放,国家要建“北仑港”
1973年7月,奉周恩来总理之命,粟裕大将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从北往南寻找深水良港。在宁波,他视察了甬江和港口。这里的岸线、航道等资源令他惊喜:水深18.2米以上,常年不冻不淤,25万吨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25万吨至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候潮进港。
如此天然良港,世所罕见。粟裕回京不久,国家便确定扩建宁波老港口,成立宁波港建设指挥部,翌年2月开辟镇海新港区。“这是宁波老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发展的第一步跨越,它为北仑港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萧群说。
1978年,中央决定在上海建设宝钢,所需铁矿石大都来自国外。考虑到运输成本等问题,上海附近迫切需要一个能够直靠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港口。但上海港水深不够,大型船舶进不去。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北仑1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原因。
“我记得很清楚,是1978年1月3日在杭州西子宾馆召开的会议上定下来的。”老人回忆说,长三角区域有4路人马参与选址,分别是国家计委、交通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领导,还有各个领域的专家,调查的重点主要围绕前沿水深、岸线、海域、陆域等内容展开,最后北仑港以其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胜出。
“其实,当时还没有‘北仑港’这个名字。”萧群说,有人曾提议用“毛礁”来命名,理由是在如今的10万吨级矿石码头内侧,有一块落潮时才露脸的礁石,它的名字叫“毛礁”,但大家觉得这个名字太俗,不大气。后来,他们从一份5万分之一的海图上发现,新碶镇下三山村附近海域有一座面积不足两亩地的小岛,名叫“北仑山岛”,于是就把名字借用过来。
昼夜会战,北仑港区起风云
1979年1月建港大会战开始,大地在喧闹,大海在沸腾。萧群说,当时“北仑港”的建设接受交通部直接领导,调集了全国的专家、技术人员。
“最多的时候有1.8万人,大小施工船100多条,整个‘北仑港’建设就是一场复杂而丰富多彩的竞赛。”老人回忆说,“不少同志还在外地出差,就接到了来北仑的命令,他们连家也没回就直接来报到了,这速度真叫雷厉风行。”
当年建设条件相当艰苦,所有建设人员睡在工地,干在工地,吃在工地,而且住的是临时工棚,下面是泥地,上面是竹片,遇到下雨,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到了夏天,房子里虫子满屋。
为了赶进度,工地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24小时备战,要求人员随叫随到。除了每隔两周看一场露天电影,工地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当地的老百姓也加入到建港会战中。北仑港建设指挥部统一部署,成立北仑港开挖工区,负责建立霞浦、新碶两个民工大队。他们的任务是平整出码头建设需要的土地。“没有大型设备,全靠人推手拉,非常艰苦。”萧群说。
“当时大会战,国内两支队伍,一支是交通部的,负责水上工程建设,一支是浙江省的,负责岸上工程,每一支队伍下面又分出很多工程队,10多支队伍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场面一次又一次掀起了高潮。”老人说,这种竞赛还延伸到了中日之间。“他们指导我们安装设备,各领域的日本专家先后来了100多人次。双方每周都开碰头会,检查安装质量,汇报安装进度,唯恐落后于人。”
从海边荒滩到东方大港
凭借这样的决心和激情,1982年12月,赶在新年之前,第一批建设者们在一片荒滩上,历时3年建成了北仑港区第一座深水码头———1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10万吨级深水码头。
有了世界级大港口,1992年国家又批准北仑港区在此基础上扩建一座20万吨级卸矿泊位和一座长150米、宽30米的2.5万吨级矿石装船泊位。此时,已离休的萧群老人再次出山,担任这项工程的建设顾问。这个20万吨级兼靠3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于1996年6月27日通过国家验收。
如今耄耋之年的萧群仍旧时刻关注着北仑港域的发展:到了2013年,北仑港域有生产性泊位141座,可靠泊30万吨级世界特大型货轮和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靠一座港口凝聚世界目光,宁波港做到了。世界上很多人是先知道宁波港北仑港区,才知道北仑的。“宁波港创造了中国港口的传奇。”老人骄傲地说,目前宁波港北仑港域发展势头很强,而且这个强势还能保持比较长的时间。
(张敛 张伟方 袁力波 整理)
新闻链接
东方大港催生
临港“巨人”
港口是北仑最大的资源,也是北仑发展的不竭动力。30年来,依托港口优势,北仑临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宁波的支柱产业。如今,在北仑港区后方,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临港产业带已经崛起。这条产业带上,密集着数百个重量级大项目,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造纸、汽车、船舶等6大临港产业基地,占宁波市工业的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
正是依靠大港口和临港大工业,不产一粒铁矿砂的北仑,为全国30多家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的北仑,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的北仑,供给着一大批电力,帮助浙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可以说,宁波港的发展推动了北仑产业布局由“低、小、散”向“园区化”、“集群化”的转变。
北仑的发展,每一步都与港口息息相关。30年来,国家相继在北仑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30年来,北仑经济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从小到大,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可以说,北仑的崛起最直接的动因是港口的迅速崛起及其所产生的联动效应,是基于对港口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挖掘。(张伟方 陈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