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文化的守望者 宁波民间文化学者王重光走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27 10:34:06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他的贡献

力促保护

咸通塔和张苍水故居

在宁波,很多人知道王重光,除了看过他的书,还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对甬上历史文化孜孜不倦的探寻和保护。前童古镇、徐霞客古道、野鹤湫瀑布、达蓬山历史遗迹、南宋石刻、张苍水故居等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都倾注着王重光和杨古城、曹厚德、王介堂等人的心血。

在宁波改革开放早期,有两个不可移动文物就地保护的成功案例都与王重光有关。

1995年,王重光受邀写一则关于中山西路拓宽道路北侧一座历史文物咸通塔的去留问题。文化部门坚持要就地保护,因为咸通塔是我国江南地区唯一幸存的唐代方形砖塔。而市政建设部门鉴于道路拓宽后地下管线施工的困难和风险,建议易地迁建该塔。双方争论已达数月。一天,本无发言权的王重光在会场拍案而起,“唐塔不能拆!”虽然这一喊扰乱了会场秩序,但正因这一声,唐塔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建设部门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案,地下管线绕行,唐塔保住了。

1998年,由于中山广场的开建,张苍水故居同样面临易地拆迁的命运。王重光和王介堂等文保志愿者经过实地踏勘之后起草了《就地保护张苍水故居的紧急呼吁书》,再度奔走呼号,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经历数十个回合,终于出现了转机。

成功保护咸通塔和张苍水故居,对于宁波日后的文物保护、非遗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呢?王国瑾说:“父亲说过,拯救传统文化,对得起古代祖先和后世子孙,再怎么辛苦都是值得的。”

■朋友悼念

孙乃平(王重光的老朋友,民间文化人士):我与重光兄相知相交,一晃已有十五载。

如今,他那生命之火终于在发出最后的光芒后而熄灭。他的确到了应该休息的时候,长眠就是幸福!他曾经和我说过: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暗淡,有辉煌。他应该是属于后一种。

■记者手记

最后一次见到王重光先生是在一年前,王升大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

那时候的他,已经与病魔抗争了8年多。他的眼睛尽管浑浊了,却依然炯炯有神。

讲到非遗的保护现状,他声如洪钟,掷地有声,眼里更是放出光芒来。

吃饭的时候,他坐在我旁边,有问必答。尽管剥花生的手有些颤抖,但说起历史上的典故,依然思路清晰,头头是道。

菜过五味,他放下筷子,悄声对我说:“我已是将死之人了,文化的事情,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不要采访我,我的故事三言两语说不完。”

图片由王重光先生女儿王国瑾提供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