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叶宏明访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2-07 08:26:13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奔波龙泉行 夺得千峰翠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叶宏明,福建莆田人,生于1933年。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现为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教授。作为我国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叶宏明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际和国家金银质产品奖,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先后主持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名瓷的恢复以及新产品开发工作,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和古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

11月21日—12月8日,他的陶瓷作品应邀在市文化馆的“117艺术中心”展出。

宁波晚报记者 陈晓旻

记者:您恢复的第一个国宝是龙泉青瓷,当时是怎么开始这个领域的研究的?

叶宏明:1958年,刚刚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浙江省轻工业厅工作,我们也是全国首批的学习硅酸盐专业的学生,总共才32人,分到浙江的只有我一个。恰好当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的翟翕武接到周恩来总理布置的任务:恢复龙泉青瓷,让国宝复活。听说是因为1957年有一位援华苏联专家欲回国带一件“雪拉同”(龙泉青瓷)而不得,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

翟翕武带着我来到丽水龙泉考察了半个月,两人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古窑址,搜集有用的古瓷片,最后在宝溪公社找到了因为地主身份而在劳动改造的手艺人李怀德,他的父亲早年曾仿造龙泉青瓷,到广州上海当假古董出售。为了调用这个唯一有用的“助手”,翟翕武甚至找到了当时的省委书记,加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老师帮我一起做各种数据的测试和分析,我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这样打起背包来到了龙泉,承担起了这个现在看来也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我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什么时候成功什么时候才回杭州。从此我几乎一天12个小时以上扑在工作上,用在废窑址找到的古瓷碎片研究出各种配方,然后用树皮搭成工棚做“实验室”,每天上山砍柴、挖瓷土、挑水、配料、制坯、上釉、烧窑……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终于在1959年成功恢复了龙泉粉青釉、梅子青釉弟窑,完成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10周年的200件龙泉花瓶、100套青瓷茶具及餐具等用瓷任务。当听说这些瓷器成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宾的用具时,那时的心情不是简单的激动两个字可以形容的。1960年,我又试制成功青瓷开光、青瓷堆花和高150厘米的青瓷大花瓶。

记者: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叶宏明:说来可能不信,那时的我浑身都是革命的热情,屡次的失败也并不害怕,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最难的是体力吃不消。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恢复龙泉粉青釉、梅子青釉弟窑后,充满信心的我准备着手哥窑的恢复。哥窑釉色青灰淡雅,釉面有纹片,质地比弟窑更讲究,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任何生活资料都是凭票定量供应,而我干的是体力活,白天拉坯,晚上还要烧窑,一天十五六个小时在工作,每天的补贴也就是两个馒头,根本不够吃饱。超负荷的工作,加以营养严重缺乏,我因此患上了浮肿病,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翟翕武知道情况后,赶紧把自己省下来的30斤粮票给我送来,并带来了一箱出口的猪肉罐头,每罐一斤装的,整整32瓶,比我一个月的工资都要贵好多。这可真是雪中送炭!

终于,在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的支持下,在对仅有的几块古瓷的化验和无数次配方的试验下,1963年4月,经过又一个不眠之夜的工作,成功烧制出了古朴典雅、晶莹滋润、釉色和纹片造型可以与故宫馆藏媲美的哥窑青瓷。为此,启功先生还曾赋诗一首:“呕心沥血集群英,多番奔波龙泉行。入手夺得千峰翠,哥弟再度扬美名”。

记者:之后您还研制了秘色瓷,这个在西安法门寺出土的瓷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之所以叫它秘色瓷,是因为其色彩的缘故,那么秘色瓷的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叶宏明:关于“秘色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应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作为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百姓不得使用,也无法看到,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所以大家都觉得很神秘,直到后来在西安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大家才真正见识了“秘色瓷”。这批“秘色瓷”除两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所以,“秘色瓷”其实就是颜色最好、胎薄釉润的越窑青瓷。

 [1] [2] 下一页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