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江北区双桥村变形记:拆出一座“连心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1-05 07:30:13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勇过“悬桥”——

  拆迁,阳光下一碗水端平

  拆违收官,拆迁跟进。

  因宁波北高教园区发展需要,双桥村先后经过4次土地征用,80户农民身份转成城市居民。

  2003年,剩下的186户农民土地整体征用即将启动,安置房项目却因国家土地政策调整而搁置下来,双桥的整体改造随之停滞,直至2013年项目重启。

  农民、居民混居一村,给拆迁带来的难度超乎想象。

  “农拆”依据集体土地拆迁条例,“城拆”依据国有土地房屋征收条例。“即便同时建造模样一样的房子,拆迁奖励费、装修补偿费、安置过渡补助都不一样。”

  领下186户“农拆”任务,甬江街道副主任陆志峰“压力山大”:家住隔壁,难免相互比较,一比较就容易心态失衡。

  陆志峰觉得,推土机面前的双桥是一座“悬桥”,有一丁点儿的不平衡,就会垮塌。

  要一碗水端平,唯一的办法就是全程“阳光普照”。

  ———征收方案先得摆平。江北区抓紧进行拆迁差异政策的研讨。征收办、国土局起草初步方案,陆志峰和同事一起,一次次比较两个体系政策,一户户比较测算拆迁收益,一项项细化政策措施。历时5个多月,2014年年初,参照两大条例的双桥征收实施方案出炉。

  ———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前期摸底、政策制定、房屋测绘、评估确权、签订协议,张小龙全程见证了“一竿子量到底”。作为双桥村25名村民代表之一,他同村干部、街道拆迁办干部组成一组,包干50户,每家每户上门做工作,同邻居们交心。“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户主大会……”张小龙扳着手指算,这两年他参加的会数不清。

  ———拆迁信息完全公开。征收现场有块电子屏幕,拆迁居民拿身份证一刷,不光自己能得到多少补偿一目了然,邻居的补偿信息也一清二楚。农民的拆迁补偿信息,也都贴到了村委会的外墙上。

  阳光果然是最好的助推剂:“城拆”,4月23日开始签约,到6月12日提前搬迁奖励期结束前一天签完;“农拆”,4月8日签约启动,15天内签约93%。

  架起“心桥”———

  为群众谋利就无坚不摧

  融化坚冰,还靠一种看不见的深情。

  “带着感情搞拆迁,真正理解拆迁户的苦衷,他们一定会支持你。”孔浦街道党工委书记邹刚深有感触。

  集中签约前两个多月,他和同事到居民家夜访。没走几户,排摸结果让工作组吓一跳:牵涉的利益太大,好多家庭宿怨一触即发。

  “三分之一的家庭需要做财产分割,要提前进行财产公证。”邹刚一边建“一户一档”数据库,一边请来律师,成立家庭内部财产分割处置小组,帮着做份额分割。这下,邹刚心里有底了:签约分补偿金,按比例一算就行。

  摸底了解、政策讲解、矛盾调解……朱仰钢也在各种角色中转换着。

  起初走访,朱仰钢老是吃“闭门羹”。后来他发现,农民有个“心结”在作梗:由于整体改造项目搁置,受规划控制,农民10年不能建房子,不少人住房面积没达到农村宅基地个人建房标准。

  “要解开这个结,就得设身处地为拆迁户着想”。一番研究后,江北出台《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若干补充规定》,明确其安置补偿面积按农村宅基地管理标准执行。

  这之后再走访动员,朱仰刚发现,拒人千里的老面孔,露出了理解与感动。

  利益面前,村干部却在让步。村主任郭志华第一个签约,村支部副书记潘信法第一个搬迁。“好处都给村民,他们自然服你,工作就好做了。”潘信法说。

  双桥“拆”成一座干部群众的“连心桥”。到2014年8月28日,最后一户农民签约。

  立冬的午后,汪荣秋又登上宁大西校区那幢教学楼。此时双桥显得格外安静,蜘蛛网般的电线不见了,剩下几片还没有拆完的建筑。拆迁工人三三两两地在几个角落忙碌着,瓦砾堆里不时传来零星的敲击声。

  “不久,这里将崛起一座先进的实验大楼,规划正在密集论证中。”宁波大学规划建设处处长过国忠说,这不仅能为宁大打造研究型大学增添砝码,也将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装上新的智力引擎。宁波日报 记者 吴华清 厉晓杭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