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决定

(2014年12月30日中共宁波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1-08 07:05:3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五、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1.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进一步落实《宁波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重点加强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双驱动四治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实践平台,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2.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与发展。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积极构建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法治理念。加强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着力打造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统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法治文化传播能力。组织开展重大法治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2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发挥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宁波人共同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制定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行动纲要》。完善以“文明有礼宁波人”“宁波好人”“最美宁波人”“宁波道德模范”为主体的道德荣誉体系,用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24.加快社会诚信建设。逐步完善信用制度,依法建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强化社会公众诚信教育,健全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失信名单”,构建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行业。

  六、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25.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推动、指导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作用,深化“基层和谐促进工程”,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完善基层服务管理机制。依法推进村(社区)自治,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依法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园区)建设。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探索建立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度,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整治村(社区)牌子台账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报刊杂志订阅多、便民服务中心多头管理等“五多”问题。推动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