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老渔船做成大场景
去年,象山县对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有效船舶证件的“三无”渔船进行了整治,其中涉及的很大一部分是老的木质渔船。按惯例,这些老渔船的最后归宿是用推土机进行粉碎式销毁。
但在王群的眼里,这些老渔船可都是宝啊,“我从小生长在海边,对渔家文化和海洋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王群说,而老渔船和老船木,正是渔家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重要承载物。
“很多老渔船都是用从东南亚进口的类似铁梨木这样的木材打造的,经过海水的腐蚀后,这些很硬很重的老船木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去年夏天,他一直蹲守在“三无”船舶拆解现场,一番努力后“救下”十余艘老渔船。“其实,在解救这些老渔船的时候,我只想着把它们保护下来。但在大目涂新城找到一块沿海湿地安置这些老渔船的时候,我突然有了灵感。”
根据王群的设想,他打算把这些老渔船放置在大目涂新城的沿海湿地上。“结合周边的环境,比如芦苇荡,创作一个大场面的艺术装置,也就是在沿海湿地上建一条渔家文化长廊。”他要展现的情景是:在风化严重的渔船上,停驻了两只海鸟,寓意急需保护的海洋文化和渔家文化。
■新闻链接
竹根雕
据考古学发现和古文献记载,远在甲骨文之前,聪明的华夏南方先民已在竹片上刻纹记事。不过,至今所记载的文献或者尚存的遗物,几乎都是用竹身制作加工而成,泛称竹雕或竹刻。
竹根雕是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审美特征,更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常作为高级礼品馈赠,供人赏玩。
据史料分析,竹根雕艺术最先出现于南齐,曾有齐高祖赠竹如意(如意笋箨寇)给明僧绍的记载。竹根雕真正兴盛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清代中期达到高峰。
象山竹根雕继承中国明清时期汉族民间竹根雕刻工艺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艺术,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状,雕刻成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形象生动,形态逼真。
竹根雕制作需经多道工序。竹根要经过干燥、着色、防霉、防蛀处理,充分利用和发挥竹根的天然姿态,经过艺术构思、造型,塑造出一个个形象生动、形态传神的艺术形象。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