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椽檐遗珍———四明古代砖瓦展”开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01 08:16:39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宁波地区所存最早的瓦当实物

昨天,记者一走进宁波服装博物馆,就看到一幅巨大的海报上印着一面笑容可掬的人面瓦当。邵国宏给它取了一个和气的名字:“笑眯眯”。

“这面瓦当是在1975年宁波东门口考古之后发现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特有的一种瓦当。差不多类型的还有几面。由此也可说明,早在三国时,宁波三江口一带就有人居住了,而且还应该是名门大户。”邵宏国手里的这面人面瓦当也是目前宁波地区所存最早的瓦当实物。

《山海经》里记载,人面纹流行于东吴中期至东晋初期,“看上去是人面,其实是人面兽身,千万岁的野兽会变成这个样子,被当时的人视为长寿的象征。”东吴人面,又是三国东吴管辖城市瓦当的代表。邵宏国说,从南京的考古来看,大多只有贵族人家的房子才会用人面瓦当。晋晚期,为了辟邪,青龙、白虎等兽面瓦当也逐渐出现了。

唐宋时期,瓦当的形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建筑的特点是大而气派,所以建筑上的瓦当的形状也有所改变。加上当时佛教的广泛传播,莲花成了瓦当上的主角。到了宋代,流行种什么花,就会在瓦当上刻印上花的样子,牵牛花、向日葵、菊花都有,说明宋朝人更注重生活品质。”此时,中国南北地区的瓦当已经有了明确的区别,北方依旧流行兽面,而南方以花卉为主。

“瓦当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特色,沿海地区宋代的瓦当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波浪纹,因为当时的房子大多是木结构,容易着火。当时人们就以此祈福,以水祛火。”邵宏国说,到了民国,瓦当变得越来越小,随着建筑材料的改进,瓦当更多的作用是用来装饰了。

见证宁波地区的主要砖瓦产地

就在一星期前,邵宏国在机场路一带的河道里找到了一面距今约1000年的“如意纹瓦当”。“你看这个图案,六个如意围成一圈,中间是宝相花,有着顺心、如意的寓意。这种花纹流行于南宋到元代的过渡时期。”元代宗教盛行,瓦当上的荷花图案越发逼真,寄寓吉祥、平安。

在展品中,5件有着“万瓦不及一模”之称的瓦当模具,与一面带有“小溪出品”的瓦当一起,讲述着鄞州区洞桥、鄞江镇一带在历史上曾经是宁波地区重要的砖瓦产地这一事实。

宁波自汉六朝以来,砖瓦窑墓砖烧制的比较多,到了唐宋时期,造房建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烧窑产业。

清著名历史学家全祖望,从小住在西乡洞桥的沙巷口,当地族人以烧窑为业。全祖望7岁时,族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要他作诗一首,他脱口而出:“一缕青烟上碧霄,月丽嫦娥鬓熏焦。天将差使来相问,十八太公烧瓦窑。”

邵宏国从展柜里找到一面民国时期的瓦当,“这个瓦当上面清晰地刻着‘小溪出品’四个字,可以推断就是在鄞江镇这一带烧制的。”原来,烧窑的场地必须要有宜于制砖瓦的黏土。其次必须靠近溪流、河港,便于取水和运输。其三是有山林可提供柴薪。于是,鄞西的鄞江镇、洞桥镇、集士港,鄞东的东钱湖、姜山、横溪等地都曾经有过小型的窑场,达数百处之多。“著名的小溪梁桥窑就是全氏族人烧窑的地方。”邵国宏告诉记者。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