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也会变病猫”,15年前的慈溪三江口村,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区域面积大,集体经济落后,矛盾纠纷多,种种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村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仍然毫无起色。
已经47岁的姚志苗,临危受命,作为“救火队长”被下派到村里当书记。本村人,认识八九成的村民,又有20多年农口工作的经验,在镇领导眼中,姚志苗是扭转棋盘局势的关键一招。
自诩“胆子有点大”的姚志苗,正式走马上任。不想,村子的情况远比自己料想的更严重。三江口村,7000多个新老村民,6.07平方公里面积,但公共设施几乎交了白卷,村子一年开支约60万元,但村集体收入却没有一分钱。
要“造血”,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造血”!姚志苗开始根据村里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六个一”的规划思路,一座幼儿园、一条街、一个市场、一个工业加工区、一个居住中心、一个卫生医疗站,为的就是能让村子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村里钱没有,班子也不齐,怎么搞?”“说大话!头脑发热!”……来自村民的冷嘲热讽,钻进姚志苗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其实,姚志苗也很清楚,这件事,干成了,就是英雄;干不成,那就是狗熊。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姚志苗四处筹措化缘,为三江口村争取到百万元资金,启动民生实事工程,同时率先提出“网格化管理”,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村民的心逐渐融到了一起。
第二年,三江口村便还清了全部累积的债务;第三年,村子脱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到了2010年,一条条村路干净通畅,村民住进了一幢幢漂亮的农民公寓,热闹的“一条街”人来人往。2014年,三江口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达5.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3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万多元。
“以前村里穷,现在近地方哪个村比得过阿拉村?”三江口村牛角尖片村民倪项胜自豪地说。
一件件实事办在了村民心坎上,尝到了甜头的村民自然拥护村里头的决策。原先的矛盾复杂村,如今样样工作名列前茅,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
“做事不能讲一套做一套,说了就要做到。”姚志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书记做了15年,他的每一个承诺一一在村民面前变成了现实。宁波日报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陈利群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