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手机噪声检测仪显示,广场舞喇叭声最高达到105分贝。记者张颖摄
“办公楼对面就是中山广场,拐角处的‘跳舞角’应该在市内很有名了吧!每天中午,我们刚想午休,那边的音响会准时响起,一直到下午4点半左右收场。这其间,舞曲的声音传过来,工作时都觉得很烦躁。”前两天,市民徐小姐打进新闻热线,称“跳舞角”的音乐声音不小,音量大时会感觉整个大楼都在震,挺受不了。
周边办公楼受影响较为严重
徐小姐所说的“跳舞角”位于中山广场的东南角,靠近解放北路与苍水街交叉口。徐小姐办公的新金穗大厦位于东边,隔一条马路。记者昨天下午来到新金穗大厦B座,12楼一家商贸公司的员工称,“习惯了,关上窗就还好”。记者打开窗,发现音乐声响尚可,音响低音的震动比较清晰。
相比12楼,就职于6楼一家物流公司的小葛就忍不住吐苦水。他说,一年来自己都在重复的广场舞噪声中度过。“这几天天气热,开窗透气声音就更重了。”小葛告诉记者,就算是夏天,这边的广场舞照跳不误,听着持续的低音炮很影响工作效率。办公室有同事都打过好几次110,结果就是民警来了,声音轻点,民警一走,立马恢复原状。
小葛的位置靠窗。根据噪声检测仪显示,窗边一分钟噪声均值为80分贝左右。“已经无奈了。我都有点佩服他们,刮风下雨都难得见到不跳的。”小葛表示理解跳广场舞的行为,但能否稍稍为他人考虑下,控制下音量。
现场实测噪声达到105分贝
随后记者又来到跳舞角现场,老远就能听到震耳的音乐声。走近一看,有近百人在随音乐翩翩起舞,周边还有不少围观者。场地旁边,立着一个大音响。路边的车辆声音,也盖不过音乐声。
记者打开安装在手机上的“噪声监测仪”软件,在离音响两三米处开始监测音源分贝。在一分钟的时间内,音响的噪声最高达105分贝,均值保持在96分贝,并随着音乐的节奏与音响的低音震动波动。
52岁的王阿姨跳了才几个月。正在一旁休息的她告诉记者,退休后闲着来这边跳跳舞,动动筋骨锻炼下身体,还能认识不少新朋友,聊聊家常。对于音乐声是否有些太响时,她表示还好。“周边车来车往声音也不小。而且音乐声太小,人一多就听不太清楚,跳起来也没什么感觉。”跟她一起跳的同伴大多也乐在其中,没觉得声音很大。
广场舞噪声监管还处于空白
毛先生是广场管理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说这个午后“跳舞角”形成已有多年,并逐渐成规模。“主要还是噪声太大,也有人来投诉过。”他说,遇到音响声音特别大,保安会前去劝说,但效果不大。
记者了解到,广场舞噪声属于社会生活范畴的噪声,并不归环保部门管,应该是由公安部门出面管理。记者连线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名接线人员称如果接到噪声源扰民的报警电话,民警是会出警进行劝说的。不过公安部门缺乏专业手段,也没有一个标准,只能以劝诫为主。
关于广场舞噪声扰民的事,在近几年成了一个公共话题。记者查询了其他城市的一些相关经验,有文明公约倡导,有组织分片管理等,我市均有借鉴。网友也提出不少意见,比如统一设置扬声器,减少噪声;通过植树、设立隔音墙等。
另外,在去年中旬,海曙区开始推广“广场舞文明公约”,对居民跳广场舞的时间、音量、区域都有了一定的建议和要求,且在街道、社区收效较为显著。然而,海曙区文明办主任周照宇坦言,广场舞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发生扰民现象,首先还是以双方的积极沟通为主。对于像中山广场这种开放式的公共场所来说,在没有明确牵头管理部门的公约,约束力显得不足。
“没有专门的管理办法,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对于广场舞,在监督、督促的法例方面,几乎是空白。□宁波晚报 记者 张颖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