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讯 “王叔叔,我就要研究生毕业了,毕业后我就回宁波,像您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又是一封来自资助对象的感谢信。看完信,王美年咧嘴笑了笑,藏进了抽屉。
王美年今年59岁,住在海曙段塘街道南苑社区。二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做同一件事: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王美年助学的故事,还得从1995年说起。
上小学的女儿从学校获得了奖励和一笔奖金。钱不多,怎么花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王美年脑海里闪过前些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个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上不了学。他想到了助学。
女儿很支持父亲的想法。第二天,王美年就把钱送到了学校,再三叮嘱校方,要把钱捐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这一捐,王美年从此走上了二十年的助学路。从那之后,他时时留意着各地需要帮助的孩子。
十年前,王美年从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处听说了一件事:一名叫杨星(化名)的初中女生,自小跟着父母从天台到宁波生活,家里还有个妹妹。贫寒的家庭无法同时负担两个孩子的学业,杨星打算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王美年听说后,找到了杨星的家,承诺自己会尽力资助孩子读到大学。
在王美年的帮助下,杨星考上了南开大学,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她常给王美年写信,汇报近况,感谢他的资助。
“他们学有所成,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这是王美年常挂在嘴上的话。资助的孩子之一严杰(化名),如今当上了老师,曾多次带着礼物上门感谢王美年,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二十年助学,家人耳濡目染,也加入了助学助困的行列。女儿大学毕业面临就业时,放弃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选择了一家慈善机构。
二十年来,王美年帮助过多少困难家庭,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要身体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我肯定会继续把爱心助学干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圆读书梦。” 本报通讯员 张立 董建亚 郑艳
记者 周文丹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