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手工、音乐,还模拟超市、图书馆……昨天,记者走进开业一周年的海曙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只见日托所的近20个残疾孩子每周一到周五的日常课程,全由10个社会志愿者团队给“承包”了。
排好的“课程表”显示:有百来名社会爱心人士轮流在这里奉献爱心,陪伴着残疾孩子,不仅教他们生活自理、身体康复,更教他们如何走上社会。
模拟超市里传授“购物经”
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服务中心时,孩子们正热闹地聚在活动室里的模拟超市前。老师介绍说,这堂社会实践课的主题是超市消费。
人手一沓5元的银行练功券,十来个孩子把“超市柜台”围了个水泄不通。“请大家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有序购物。”红烛义工队的志愿者孙梅站在“柜台”内维持秩序。
“我想要包方便面,请问几元钱?”一个排在最前面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4元”,孙梅拿出方便面,“看看需要给我几元钱,我要找给你多少钱?”小姑娘想了想,把手头的“钞票”全都递了过来,示意孙梅自己抽取。“给我5元钱就好了,你看,这‘钞票’上面写了一个5字就代表是5元钱。买东西花了4元,我是不是还要找给你1元钱?”这笔账对正常儿童来说可能很简单,但孙梅耐心地说了两遍,小姑娘才懵懂地点头回应。
“这个扑克牌好玩,买了你可以和我打会儿牌吗?”“饼干可以先尝一下再买吗?”……孩子们的问题大都和购物无关。孙梅一个一个地回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买东西、怎么和人交流,甚至是怎么排队。
“爱心课表”一周都排满了
早上送外孙女上幼儿园后,红烛义工队负责人黄爱萍骑着电动自行车赶路20分钟也来上岗了。从去年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日托所开业起,她就是这里的常客,每周保持两次左右的出勤率。“我们在课程表里排的主要是手工、音乐和健身操,孩子们都很喜欢。”
红烛义工队的志愿者大多都是退休教师,也有部分是像孙梅一样的企业主。“每堂课基本要来四五个志愿者,不然根本忙不过来。”黄爱萍告诉记者。
在海曙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托养所的课程表里,像红烛义工队这样与残疾孩子们定期互动的爱心组织、团队共有10个,他们的“爱心课表”已排了满满一周———
周一至周五的晨训锻炼,由武警支队承包了;周一下午的乒乓球训练,穆老师接过去了;周二下午,外经贸委幼儿园的老师们会过来和孩子们一起玩;周三下午的语言康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已经预定了;周四下午的生活课,傅老师会来亲自授课;周二上午的音乐课、周五上午的手工课,由红烛义工队的志愿者负责;周五下午的社会实践课,是宁波理工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的。
残疾人需要更多“练胆基地”
海曙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雪君告诉记者,目前与他们固定互动的这10个志愿者团队已越来越庞大,共有近百名的热心人士在这里奉献爱心。
现在,服务中心的日托所里共有近20名学员,基本都是智力、精神类残疾。“除了生活和身体康复,我们也在引导他们向社会靠拢,培养就业意识。”李雪君说,目前残疾人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家政服务、前台、超市、面包房、图书馆等,如果岗前培训做得好了,推荐应聘的成功率也会高很多。
“我们需要更多的残疾人‘练胆基地’。”李雪君告诉记者,他们在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模拟场景训练,就是为了残疾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在,有不少的社会爱心企业、团队与李雪君联系,希望能为残疾人就业奉献一份力量。“我们看重的还是能否提供更多实践岗位、是否能引导残疾家庭教育互动。毕竟,让他们能勇敢自信地走出去,这是很多残疾孩子家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宁波晚报 记者滕华通讯员毛一波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