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 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潘旭婷)一年1.2万人次来做血透,每天每位病人要做4至4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开机、管路准备、观察病人、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天重复这样枯燥的工作,会心生厌倦。然而,宁海县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王素琴却在重复劳动中悟出了新意,3年获得2项科技奖,件件解决病患难题。
6年前,王素琴调入宁海县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细心的她在熟悉常规工作后,发现病人夏天留置导管感染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很多。这是怎么回事?有心的她借来历年病人资料,梳理汇总病人的发病情况。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每年初夏和梅雨季节病人感染率最高。随后王素琴又联系了宁海县气象部门,了解到当地每年梅雨季节的降雨量和降雨天数,对照病人感染情况,王素琴寻找出了规律:每年一到梅雨季节和初夏,病人感染率会上升。
尿毒症病人最怕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引发很多并发症。以往为了降低感染率,医院会在管路内加用抗生素。王素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来这里做血透的病人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比较差,常用抗生素,多掏钱不说,用久了对人体也不利!”王素琴针对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繁殖,夏天患者出汗较多、出口部位覆盖敷料容易脱落导致感染的情况,提出了两条解决途径:血液中心消毒严格再严格;保持患者居家环境卫生。双管齐下后,导管感染率直线下降。王素琴还把它写成一个课题,并在长三角推广,这项成果前年获得县科技成果三等奖。
这些年,宁海农村尿毒症患者比例远高于城区。王素琴调来相关数据对比,发现农村患者血色素、蛋白等指标往往偏低。“尿毒症病人最怕贫血,血色素一下降,症状就更严重了,有的会头晕、无力,还会晕倒。”连续数月,王素琴对每位做血透的农村尿毒症患者饮食进行记录,并对照每次化验单。于是,她又找出了一条规律:不平衡的膳食造成血色素不稳。于是,她给每位农村血透患者制订了一份食谱,建议按照食谱吃。数月后,病人的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她将之写成论文,并获得今年宁海科技成果二等奖。
透析病人是很痛苦的,要将全身血液引出,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溶质交换,达到去除体内代谢废物的目的。然而透析液大部分由塑料桶装,桶口比血液透析管大很多。这样透析液就会暴露在空气中,增加污染的风险。有一天,王素琴路过注射室,看到输液袋上有个无菌瓶口贴。她灵光一闪:桶口何不也来个无菌口贴?她立即行动,到超市买了多种有瓶口贴的饮料,带回家研究。一次次实验,终于做成了血液透析管保护贴。目前这项发明已被厂家采纳,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