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双眼铳
□刘杰
我是个古董迷,平时极爱逛古玩市场,遇到自己喜欢且价格合适的稀奇物件,都会买下来。闲来与朋友们欣赏把玩,谈古论今,既增长了学识,又增浓了友谊,真是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就这样,几年下来,我的书房里就有了不少藏品。美中不足的是,正如一位朋友所说:“这些藏品都是文的,没有一件武的。”于是我就在古代兵器方面格外留了心。说来也巧,前些日子去外地出差,办完事看天色还早,就去附近的古玩街闲逛。逛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收获,正想走时,一件明代铁制双眼火铳映入了眼帘。明代火铳以单眼、三眼、五眼居多,双眼十分少见,极具收藏价值。几番讨价还价后,总算买了下来。
这支铁制双眼铳长605毫米,重2521克,铳口、铳身均有铁箍,铳身后部各有一个引火孔,尾部叠加式重合,中间部位缝隙较大,为原先打造时专门制作,便于插入木柄后打钉、绑绳,设计严谨、铸造精良。朋友们也爱不释手,啧啧称奇。
从查到的史料看,明代时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平息东南倭患,将火器视为克敌长技,永乐年间即设立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神机营”,军队制式火器装备水平达到古代巅峰,也是火铳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戚继光发明的“五雷神机”,有三眼、五眼、七眼等制式,能提供密集火力,射程180米,是压制蒙古骑兵的利器。明末骑兵成建制配备的单兵火器三眼铳,能轻松击穿50米内的重甲目标,突入敌阵后又能当狼牙棒用,在援朝抗倭、抗击满清中屡建奇功。火器专家赵士桢1598年研制的多管火绳转膛枪“迅雷铳”,综合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各枪管都装有准星和照门,不仅增长了枪管,缩小了口径,提高了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准度都有巨大突破,1602年他的改进型“迅雷铳”,可连续发射18弹,初具近代机关枪的某些功能。综合《武备志》等资料上的蛛丝马迹推测,这种轻便灵巧的双眼铳应是明代内卫部队巡逻警戒所用,可有效弥补冷兵器缺陷,发挥协同威力。
端详着心爱的明代双眼铳,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我想,如果火器技术不被妄自尊大、闭目塞听的后世统治者荒废,能继续得到重视并持续快速发展下去,我国近代史就有可能改写了!难怪1867年左宗棠从炮台遗址中了解到明代火器技术后仰天长叹:“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这支火铳被我陈列在书房最醒目的位置,因为它在带来收藏惊喜的同时,更给我深刻的警示与启迪,激励着我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