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镇海保卫战让日军侵占宁波晚了近一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20 07:30:5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杨国成在七一七戚家山抗日纪念碑前讲述镇海保卫战的故事。  (杨静雅摄)

  寻访地点:北仑区戚家山街道七一七戚家山抗日纪念碑前

  寻访内容:1940年镇海保卫战

  讲述人:杨国成,北仑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戚家山分会研究人员

  戚家山,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因地处海防要地而成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也因缅怀戚继光抗倭而得名。

  夏日,在霏霏细雨中拾阶而上,到达山顶,只见绿阴中间有一块平地,上有一碑一亭,碑叫七一七戚家山抗日纪念碑,寓意为这场战争发生于7月17日;亭叫胜利亭,寓意为这场战争是胜战。

  “听我阿爸说,打仗前,日本军舰来炮轰了好多次,抢我们的渔船,还杀了不少渔民。”杨国成的讲述,将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8年冬,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大多沦陷,镇海港成为我国对外联络的主要港口。为切断这条运输命脉,占领我国的重要城市———宁波,镇海被日军列为主要进攻目标。

  1940年7月16日凌晨,在镇海港附近,日舰呈S形全速前进,驶到距我国军队炮台约2000米处时,日舰上的大炮一阵速射后迅速驶离,再让后面的日舰冲上来扫射……天亮后,日舰退往外海,12架日机向镇海口两岸各炮台投弹,导致有的大炮损坏不能射击。

  7月17日2时,日军分两路,一路700多人从小港老鼠山附近登陆,另一路500余人从后海塘、招宝山登陆。我国军队虽竭力抵抗,但镇海县城还是陷于敌手。一部分日军在小港与我国军队反复厮杀,一时胜负难分。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政府军是由194师和16师48团组成的,有3000多人,但军队装备比日方差很多,日本军队有当时最先进的大炮,还有各类舰艇40余艘、飞机30余架,而我国军队只有轻机枪、重机枪和一些老式大炮。

  但面对日军的来势汹汹,我国军队英勇抗击。

  亲历过镇海保卫战的任根德已经年过九旬,如今住在镇海城区。当年,他20岁,还是个新兵,被派到卫生队运送伤兵,目睹了战争的全过程。在他的记忆里,这场战争有一件事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7月17日,多架日机在山头低飞,来回疯狂扫射,我国军队一名指挥官命令步枪、机枪手做好对空射击准备。不久,一架敌机进入有效射程,这位指挥官一声令下,万枪齐发,日机被击中,坠于山下。日本飞行员跳伞后飘落在海涂,被日舰救走。

  在之后几天,随着战争的推进,我国军队和日军的战斗变成了拉锯式的肉搏战。官兵们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波波往上冲,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

  在这场战斗中,群众非常支持抗日。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泰栋走访多名亲历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时,担架队抬着伤员前行,由于纱布、绷带用光了,便向老百姓买纱布,老百姓说:“纱布没有,白布是有的。”不少人回到家里,把崭新白布被剪开,将白布送去。有的妇女还给伤兵送蛋汤、喂稀饭。沿途凉亭、街头摆了许多茶摊,向伤兵和担架队供应茶水。商家则给官兵们送上月饼、毛巾等。

  在军民的奋勇抵抗下,7月21日下午,我国军队进行反攻,日军伤亡惨重,放弃戚家山逃走。22日凌晨,小港和镇海剩下的日军逃到停在海里的军舰上,镇海县城光复。

  镇海保卫战从7月17日到7月21日,血战5天5夜,赶走了日军。这是抗战时期我国军队在浙东沿海地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被誉为“浙东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我国军队击毙日军近400人,击伤日军约600人。8月29日《时事公报》刊载“中央社宁波二十七日电:敌寇犯镇海损失惨重,敌酋萍乡月蜀遭受斥责,愤而自杀!”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政府军有600余名官兵牺牲,580多人受伤。官兵的鲜血,染红了从镇海前线到宁波市区各大医院的道路。

  1941年4月19日,日军再次侵犯镇海口,镇海失守,20日,日军进入宁波。虽然,宁波最终还是被日军侵占了,但是晚了近一年。

  2005年7月,杨国成等几位老人一同出资,在戚家山头竖起一座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七一七戚家山抗日纪念碑”几个大字。

  “这样悲壮的历史,我们有责任让它代代相传。”杨国成说。

  站在纪念碑下,可见远处雄伟的招宝山大桥、林立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汽车。75年,转瞬间已是沧海桑田。唯有戚家山静静地望着镇海港日复一日的潮起潮落,不曾更改。

  不变的还有,任根德每日三餐前喜欢唱一曲《大刀进行曲》。他说,这是为了不忘那段抗战经历和牺牲的战友们。

  相关链接

  据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泰栋介绍,在这次战斗中,194师师长兼宁波防守司令陈德法看到一副担架停在路边,一个士兵在旁落泪,便走过去问:“军人为什么掉泪?”士兵说:“担架上是我们连长,也是我叔叔,他临死前让我弄一口棺材成殓,送回老家,可现在到哪儿去找棺材?”这时,一位老太太走过来说:“我有一口寿材,快跟我去抬来,给这位阵亡的弟兄成殓。”陈德法问:“那您怎么办?”老太太说:“他们是为了打日本鬼子阵亡的,只要打退了日本鬼子,寿材我可以再打造。”  □宁波日报 记者杨静雅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