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之中艰难求生
周金娣跟着父亲周海水从上海回到了鄞州鄞江桥周家,本以为脱离了战火,但这里也不是什么太平地。
起初周海水安排10岁的儿子到鄞江桥一家咸货店当学徒,自己用多年工作结余下来的钱在小溪桥附近开了一家副食品店。没想到,小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就被四明山土匪头子王友康盯上了。一天夜里,王友康带着几个土匪把小店里的东西全部抢去了,还牵走了一头牛。
无奈之下,周海水又去余姚六家埠挑盐。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刚被土匪抢了东西,又在贩盐的路上遇见了几名日本兵。因为没有向日本兵敬礼,他们就打了周海水一顿,还没收了他的盐。
乱世多磨难,周海水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一家人的生活还得靠他,他想了想后,又做起了贩卖海鲜的生意。每天,他从鄞江桥一地收购海鲜,然后挑到樟村、里村、雪岙等地卖。
“咸带鱼!咸带鱼!眼睛会眨,牙齿会割,尾巴会甩,咸鲜的带鱼好卖好卖喽!”周金娣至今还记得父亲自编的吆喝。她说,这个吆喝说起来朗朗上口,好听又好记。时间长了,山民跟周海水都熟络了起来。
说起来,周海水的原名叫周宗元,“周海水”是山民叫出来的。周金娣说,那个时候父亲经常在中午时分去里村卖鱼。这个时间,山民做饭,青烟飘飘荡荡向天空散去,有点像海水滚滚流向远方的样子,因此山民就戏称他为周海水。叫着叫着,原名就不怎么用了。
父亲和哥哥都在外面谋生,有时好几个月都不回家。周金娣一个人在家里,孤苦伶仃,时常挨冻受饿。幸运的是,周金娣从小活泼可爱,爱唱爱跳,很惹人喜欢。从上海逃难来的邻居钟成伟夫妇看在眼里,想把她收养。有一天,钟成伟逗周金娣,让她喊声爸爸,她就真喊了。就这样,周金娣被收养。自此之后的五六年,周金娣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继父母的爱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