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周金娣与父母、哥哥、儿子合影。
周金娣在扬州培训班花旦装留影。
家人重聚生活转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周金娣一家也看到了团圆的希望。周金娣的父亲一直在打听她母亲的消息,身在上海的母亲也一直在打听丈夫子女的消息。
好消息在1948年传来。一天,一名从上海回来的老乡带回了周金娣母亲的下落。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都特别高兴。周海水让13岁的周金娣跟着那位老乡到上海接母亲回家,从1942年分别到1948年,中间已有6年没见,周金娣日日思念母亲,能再见到母亲那是多么的开心。
赶到母亲在上海的住址后,她因思母心切还闹了个误会。她走进屋子,迎面走来的是她的小姨,她以为是母亲,就一把紧紧地抱住。她的母亲听到声音走出来,母女俩这才相见。当她的母亲知道长女、幺儿夭折,婆婆去世的消息后,哭泣声在屋子里久久回荡。
母亲在上海给周金娣买了好多好吃的和漂亮衣服后,便带着她一起回宁波。一家人终于团聚,周金娣又有了亲生母亲的关爱。
继父母钟成伟夫妇对周金娣还是一样的好。他们像待亲生孩子一样对他,供吃供喝,还送她上学。这为她后来的人生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周金娣的命运跟着顺利起来。1952年小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宁波市第三中学。当时一个农村孩子考进城里的中学,非常的难,这也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从小爱唱爱跳,天生一副好嗓子,中学毕业后,她由宁波市教育局保送到浙江省文艺学校学习。后来,她又在中央戏曲学院驻扬州培训班学习了半年时间。在那里,她学习了不少文艺知识和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她被分到宁波市文艺学校任戏曲老师,专门培训由各地农村及工矿企业送来的文艺骨干。由于她工作肯吃苦,成绩突出,曾经被评为宁波市五四红旗手及技术革新积极分子。她培养的学生中,有上海合作越剧团著名花旦周雅琴,还有镇海、北仑等地的文化干部。1991年,56岁的她光荣退休。
新中国成立后,周金娣的父母亲在老家过着安逸的生活,母亲68岁,父亲85岁离世,哥哥周阿龙也高寿离开人世。
回顾一生,周金娣为孩童时代的苦难而流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她和她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她也为后来的幸福生活而庆幸,在新中国,在党的关怀下,一个在战火中逃生的小女孩,成了一名文艺工作者。
上一页下一页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