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营救美国飞行员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1942年4月18日,美机轰炸东京、大阪等地,返航途中,因为无法找到机场,燃油耗尽,4架战机迫降在鄞州咸祥和象山的丹城、石浦、爵溪。
当年13岁的海珍,亲眼目睹了美军战机的坠落。
那天傍晚,天下着雨,闷湿难耐,一片嘈杂。晚饭后不久,一架飞机拖着沉闷的隆隆声,贴着屋顶掠过。
海珍抬头望去,那架飞机仿佛一艘巨大的渔船,摇摇欲坠,飘过杨家桥头,一直往下掉,最后落在一片棉花地里。
坠落瞬间,一阵炸雷般的爆炸声四散开来,火光映红了天空,整整烧了一夜。
朱绣芳马上派人去查看情况,他自己守在镇公所,收集各路老百姓的通报。
那天晚上,朱绣芳忙到半夜才回家,天还没亮又去了镇公所。
不久,有位村民来报,黄牛岭山脚下,有两个高鼻子、黄头发的外国人,村民们把他们暂时安置在龙王堂了。
这时,朱绣芳才确定是盟军的飞机出了事,立即派人去龙王堂迎接飞行员,并告诉村民,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不得外传。
当时,有一个汉奸驻守在咸祥镇。为了转移他的视线,朱绣芳故意把他带到飞机出事的现场,收拾残骸。
背地里,朱绣芳悄悄派人向地下游击队报告。
早晨8点,镇公所被围得水泄不通,但是大门紧闭,谁也不准进出。海珍去找继父,守门人才破例放了行。
这时,海珍看到两个外国人,一高一矮,眼睛碧蓝,有些惊恐地用手比划着,嘴里说个不停,还有些瑟瑟发抖。
原来,这两个美国飞行员是担心自己被送到日本人那里。
朱绣芳明白他们的意思后,用笑容宽慰他们,一面劝他们放心,一面让海珍去弄点好菜,招待他们吃饭。
过了一会儿,鲜鱼鲜虾摆在他们面前。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朱绣芳支开了海珍:“快回家去。这里太危险,会招来日军和国民党。”
海珍毕竟还是小孩子,那天下午,她跟着村民去棉花地里看热闹。
三亩左右的农田被烧焦,飞机燃油浮在水沟上。村民们拿着自家的碗啊,桶啊,去舀上面的油,带回家点灯照明。
烧剩的飞机碎片,孩子们都抢着捡。大一些的飞机残骸,朱绣芳组织村民抬到附近的球南小学。
这架迫降的飞机,是美国“杜立特尔”2号轰炸机,机上共有5名飞行员,另外3人跳伞降落在东钱湖一带。
在咸祥救起的那两位美国飞行员,由朱绣芳亲自送到沙村地方游击队。
临别时,两个美国人紧紧地握住朱镇长的手。
一个脱下身上草绿色的飞行装,一个从胸口摸出一支派克金笔,他们把这些东西送给朱绣芳,留作纪念。
这些带着身体余温的礼物,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
那件飞行装,后来改成了小茄克衫,朱家的孩子们都穿过。
那支派克金笔,朱绣芳一直用到去世,后来传给了他儿子。这是后话。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