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侵占宁波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宇野节带着几名随从,走过位于江东区的白鹘桥,在桥边的长春庵毕恭毕敬地向中国官员陈述着日军撤出宁波的计划。
几乎在宇野节走出长春庵的同时,中国军队接管了日军在宁波的三个物资仓库。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终被宁波军民赶出了家门。至此,抗日战争在宁波以人民的最终胜利载入史册。
为了让宁波人民铭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从今年6月起,宁波日报社、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民政局、市档案局、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推出“寻访四明抗战印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媒体行动”,记者寻访抗日遗迹、走进烈士陵园、倾听见证者或知情人讲述抗战故事……通过寻访,串联起了日军在宁波的罪行、宁波人民的不屈反抗、胜利时刻的举城欢庆以及抗战胜利后对和平的珍惜。
一路寻访,一路记录,四明大地抗战历史变得更加清晰,我们这些寻访者,也更加坚定了信念:历史不能忘记,英雄应当铭记,和平必须捍卫。
日军罪证
“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宁波自古繁华。沦陷之后的宁波,却在日军铁蹄下被蹂躏得令人心碎。据市委党史研究室调研统计,抗战时期,宁波人口伤亡32606人,财产损失按照1937年法币价值计7183万元,日机野蛮轰炸632次,遭受性侵犯妇女1547名……
日本侵略者给宁波造成的伤痛,远不是这些数字所能穷尽的。
1937年,妄图称霸世界的日本军国主义在淞沪会战开始后,将战火烧到了浙东。第一枚炸弹,投在了宁波的要地———栎社机场。此后,日机空袭迅速升级。
“当时,宁波上空不时响起急促的警报声,由低到高,由高转低,反复不停。紧接着日机轰鸣而来,盘旋,扫射,投炸弹。户外的人惊恐万状,四处逃跑,直到警报解除,才敢出来,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又打听炸弹落在何处,死了多少人。”在家住海曙区文化家园小区的徐良骥老人的记忆中,这样的事,一天要上演三四次。炸弹落处,浓烟滚滚、断垣残壁、血肉横飞。
今天,走在四明大地上,还能看到日军给这座城市制造的巨大伤痛。
在位于开明街街口的侵华日军宁波鼠疫细菌战遗址纪念碑上,镌刻着市民胡鼎阳家4位亲人的姓名,他们都是感染了日军投下的鼠疫而死的。每年清明节和纪念日,胡鼎阳都会来此祭奠亲人。每次,用手指抚着冰冷的黑色大理石,往昔绝望悲怆的呼号就会在耳边响起。
在余姚城区东北角,坐落着余姚最大的综合性公园———玉皇山公园。70多年前,这里成为日军专门杀害中国人的地方。“有的是被枪打死,有的是被刀刺死。最残忍的是,日本兵先让我们的同胞自己挖好坑,然后再将他们推进坑里活埋,惨无人道!”94岁的陈帜东说起当年的日军暴行,义愤填膺。
象山县茅洋镇的一片农田间,一块斑驳的石碑上写着“万人坑”三个字。88岁的朱颂宽说,他在“万人坑”旁的砩矿里当了近4年劳工,目睹了很多劳工被折磨死的过程:劳工的工作环境很差,矿井内毫无安全设施,几乎每天有人死伤;1942年秋,发生瘟疫,大批奄奄一息的劳工被拖到小山上,任烈日曝晒、鸟啄虫咬。这些死去的人,被扔进一个大坑里,形成了“万人坑”。
在厮杀声背后,妇女的屈辱,是难言的隐痛,不被轻易提及,却从不曾淡去。在江北区玛瑙路上,矗立着一幢民国特色的小楼,是目前宁波城区唯一一处完整保留的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修葺一新的外墙,抹不掉它深处透出的冰凉。
浴血奋战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民族危难之际,富有民族血性和革命传统的四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奋起反抗。
相公殿之战,横河之战,梅园丘之战,戚家山抗登陆战……这些战斗的背后,是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从余姚出发,车行约30分钟,就进入重峦叠嶂间的千年古镇梁弄。这里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新四军战士在浙东的英勇作战,破灭了所谓“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很多指战员也血染四明。
75年前的镇海保卫战,爱国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就御敌的长城。“刀光闪烁,近身肉搏。你们不知道,这场仗打得多么惨烈。”参战老兵任根德依旧记得那飞扬的尘土,那满目的血腥。在这场战斗中,600余名中国官兵牺牲,580多人受伤。官兵的鲜血,染红了从镇海前线到宁波市区各大医院的道路。
浙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烈士们壮烈牺牲、慷慨就义时的身影。他们血沃大地,用生命践行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誓言。
在将士们英勇抗敌的精神鼓舞下,宁波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支持抗战的故事遍及四明。
“宁波帮”为了抗战,不惜倾家荡产。
1939年6月28日晚上8时许,燥热的江风里,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一股浓烟冒出,“太平轮”像一个醉汉般地摇晃了一下,然后开始慢慢下沉。“太平轮”的主人是“宁波帮”陈顺通,他响应中国政府号召,将这艘3550吨的江海货轮沉于镇海口,堵塞航道,阻止日军。
普通群众,竭尽全力支持抗战。
1943年4月的梁弄战斗,为避开敌人碉堡,减少伤员,当地百姓主动破墙,打通房屋,为战士们辟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巷道”。1945年9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时,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的儿子谭大凯只有六个月大,正由四明山裘岙的妇女翁大花养着。新四军要北撤了,如果将谭大凯留下,肯定不安全。翁大花毅然决定把亲生儿子留给家人,自己带着谭大凯跟随部队北撤,翁大花在途中去世。
宁波人民还支持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42年4月18日,美国发动著名的“杜立特尔行动”,在轰炸东京返回途中,4个机组的飞行员分别迫降在宁波各处,共有15名飞行员被宁波人民成功营救。为了这次国际大营救,宁波人民付出惨痛的代价,咸祥乡亲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举动激怒了日军,日军纵火烧毁30多间民房,折磨死4人。
铭记历史
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来自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的3028名烈士中,有2528名是宁波籍烈士,在宁波籍烈士中,有454名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寻访中,记者看到了浙东儿女的坚韧不屈,也看到了党和政府及广大市民对烈士的尊重。
建设和维护好烈士纪念设施、安置好烈属,是尊重历史、告慰烈士英灵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市有14个县(市)区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其中面积最大的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今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该陵园名列其中。我市于2014年实现了烈士遗属定期抚恤标准城乡一体化,烈士抚恤金标准达3107元/月。
为了客观回答70年前宁波遭遇了什么,有多少人伤亡,多少财产遭受损失,让后人铭记抗战历史,2005年,我市党史研究部门启动了“抗日战争时期宁波地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调研过程整整持续了10年。“再提抗战伤亡数字,是对历史的负责。”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姚晓东说,70年过去了,今天日本仍有一些势力不肯承认当年的侵略罪行和伤害,党史研究部门有责任把实际情况告诉世人。
档案管理人员走访一个个亲历者,记录史实、收集遗物;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老同志走访了一位位革命老人,收集了一个个感人故事;抗战旧址的讲解员们,挖掘着每一样展出物背后的感人细节,动情地讲述给参观者……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一座城市用这种方式,向先烈表达敬意、向死难同胞表达哀悼,也用这种方式,启示全市人民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宁波日报记者 王佳 杨静雅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