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广修长老名定醒,号大醒,1922年5月生于浙江乐清。8岁出家于鄞西接待寺,1948年1月,受具足戒于天童。在天童历司行单、典赋、副寺、方丈等职。1988年退居天童寺。
一双破鞋,几本经书,一串跟了他几十年的佛珠,这就是他的全部装束。
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悟性超群,腹有诗书,精于书法。
他功德无量,修行深厚,却终身不收徒弟。他说:“我自己还是学徒,哪里有资格教别人?”
他清苦节俭,一分一角都悉心积攒,却积钱而不用钱,全部捐献给社会。
他就是天童寺第180代方丈广修大法师。
前天晚上8点50分,广修长老圆寂,享年94岁。
昨天,记者采访了广修长老的朋友、浙江省作协会员龚成先生和天童寺的部分僧人与香客。广修长老淡泊名利低调行善的一生,渐渐渲染在纸上,氤氲开来。
记者陈也喆/文王鹏/翻拍
凄惨童年,8岁出家
龚成先生还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广修长老的画面。
左右厢房的门半掩着,一尊鎏金药师佛下面,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和尚跪坐在蒲团上,双眼紧闭,默诵佛经。
空气静得像要凝固,只有桌上两根香烛,间或发出噼啪的响声。
龚先生不敢惊扰他。忽然,老和尚笑了起来:“远道而来的客人,快进来坐吧,因为眼疾,行动不便,恕老衲怠慢,还望谅解。”
听闻龚先生要采访他,写一篇文章,他连连谢绝:“我是一名普通的和尚,没做过什么事,千万不要写。”
第一天,龚先生几乎吃了闭门羹。
后来,龚先生干脆跟广修长老吃住在一起,整整三天,长老的内心世界才慢慢敞开。
回忆凄惨的往事,广修双眼噙着热泪:“我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自己的事,从来没有。”
广修,俗姓李,是浙江乐清人。他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生了3个儿子,他是最小的。
由于连年灾害,被迫举家逃荒。一次逃难中,他与父母失散了。
那一年,他才8岁,小小的个头,饿得皮包骨头。
他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好心人。好心人带他来到宁波西乡,为了让他能吃上饭,又把他送进能免费填饱肚子的西乡接待寺。
后来,他又在古林静渡庵学佛十年。他跟着禅师学习文化,悟性超群,百余种经书几乎倒背如流。
1948年,26岁的他终于在心慕已久的天童寺受具足戒,从此与天童寺结下不解之缘。
从自幼逃难,到皈依佛门,已经过去了86年,广修再也没有见过父母和兄弟,也不知道他们身在何方。
这也许是他终身解不开的一个心结。
殚精竭虑,重修天童寺
文革时,天童寺的80多位僧人被迫还俗,全部被赶出寺院,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当时,广修是副寺,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顾体弱多病,多次奔走,终于在1976年的冬天,第一个回到天童寺。
回去以后,他创办福利院,精心安排僧人回寺,改善僧人生活,筹划恢复天童寺。
他凭一己之力,奔走联系了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出谋划策,重修天童寺。1979年修复完毕。
1982年,为了增进与海外佛界的友好交往,他不辞辛劳,率僧团出访日本,讲经弘法,受到日本佛教界隆重接待。
广修长老也因此成为天童寺历史上敢于迈出国门、交流佛教文化的第一人。
从广修1982年正式担任方丈,到1988年因病退居,这6年,是天童寺建寺以来辉煌的年代。
广修不仅恢复了劫后的天童寺,还恢复了中日佛教关系,奠定了日本曹洞宗祖庭的历史地位。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