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在校老师没辙在家肆无忌惮 “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9-28 08:03:4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小朋友是怎么变成“熊孩子”的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朱尹莹 吕烨

从今年7月开始,王增贤、陈玲艳等18名海曙望春街道的社工、志愿者,一直在为一些行为或心理存在偏差的孩子进行公益辅导活动。为了纠正、缓解这些“熊孩子”的偏差,志愿者们走进家庭、参与课堂,进行一对一的跟踪辅导。两个多月过去了,孩子们的变化,让志愿者在感到欣慰之余,也有了很多感触。

在学校老师根本没辙

王增贤,三级心理咨询师;陈玲艳,中级社会工作师。她们都是海曙望春街道678社工师联盟成员,也是“美好少年历奇”公益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今年夏天的互动活动中,行为有些奇怪的男孩小丁(化名)进入了她们的视线。

小丁目前读小学四年级,是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熊孩子”。上课时,他爱讲空话,会在课堂里走来走去;下课了,不做作业,爱抓虫子吓唬同学,甚至脱下袜子让别人闻。老师批评教育多次,没有太大效果。

第一次单独接触,陈玲艳对小丁进行了初步评估。“他坐不住,一刻不停地转着旁边的沙发椅,我根本没法跟他好好说话。要求他停下来,他情绪变得急躁,嚷着自己停不下来。”

“为了让谈话继续,我反复告诉他,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通过指派任务,吸引他的注意力。”陈玲艳说,她当时拿出了测试注意力水平的舒尔特方格———25个格子里随意填写了“1到25”的阿拉伯数字,小丁要用手指按照“1到25”的顺序依次指出并诵读,“这个年龄段,26秒内完成算优秀,超过50秒的,就有问题了,可小丁却花了将近2分钟才完成。之后,我还要求他写字,一分钟内,他只写了10个字,而且无法辨认。”

在家里更加肆无忌惮

为了找到问题症结,陈玲艳、王增贤两人走进小丁家中,进行观察。

这是一个重组家庭。爸爸平时忙于工作,早出晚归,与孩子交流很少,而小丁与继母关系并不亲近。

小丁在家里光着脚到处乱跑,不愿意写作业,常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让他看书学习,他歪着脖子,抖着腿,一脸不乐意。有什么事情不如意,情绪还会突然暴躁起来。

双休日和爸爸的相处时,小丁显得很强势,常常大声呼喝,“指挥”爸爸做这做那。

“根据多次走访观察,以及跟家人的交流,我发现小丁行为产生偏差,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这孩子对已故的母亲有心结,但一直不愿意让爸爸看出来,也许是不想爸爸难过。而爸爸也因此觉得亏欠了孩子,放任了小丁的行为,很少管教。”陈玲艳说,“小丁其实很聪明,他摸清了爸爸的想法后,更加肆无忌惮。”

陈玲艳表示,孩子成长过程中,时刻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一旦父母的角色缺失,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状况。比如,不尊重他人、性格孤僻、冲动易怒,还有通过反叛来引起关注等。

不管教反而越来越疏远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小丁对王增贤卸下了心防,说出了心里话。

“不做作业,是我不对。一开始不做,是想老师多看看我,可是时间一长,老师再也没有来找我了……”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不在了。爸爸说,妈妈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我每次说要妈妈,爸爸就会很难过,时间一长,不敢再说。后来我知道,妈妈是生病过世了,但爸爸一直没有亲口告诉我……”这次,小丁没有再转椅子。他很安静,王增贤把他拉到腿上坐下,拥抱他,喊他“宝贝”,小丁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我觉得,那一刻,他把我当成了妈妈。”王增贤说,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当“宝贝”,想要得到温暖和肯定。母亲角色的缺位,让小丁更加希望得到学校、老师的关注,但不做作业不是好方法,最终的结果也让他对学业更加排斥。

“谁为他好,其实孩子心里很清楚。我对小丁的行为、学习上有要求,是为他好,所以,当他看到我一脸严肃时,他就会去思考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进而有所改正。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不管教孩子,孩子会觉得你把他当外人,反而越来越疏远……”陈玲艳说。

纠偏是个漫长的过程

之后的几次小组活动,小丁学会了说话时看别人的眼睛,开始学习安静地聆听,还愿意配合参与活动。活动中,陈、王两人发现,小丁虽然在学业上不突出,但他动手能力强,生活上很自立。

“小丁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孩子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配合。从目前情况看,他的问题仍未解决,还需继续努力。”王增贤说。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从而导致了部分孩子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际交往障碍、攻击行为等,最终成了学校里的‘边缘人’。事实上,这些孩子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只要行为、心理上有所改变,补上了短板,他们将比其他孩子更有想法。”

王增贤说,她希望通过“历奇”活动的介入辅导,为家庭和孩子解开心结,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智力,懂得感恩、分享,完善自身,“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要一两年,可能要三四年……”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