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它山堰还在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的作用。图为今年7月10日,受第9号台风“灿鸿”影响,宁波出现暴雨,来自上游的大水漫过它山堰的拦河溢流坝,流入下游,最后经奉化江、甬江入海。记者龚国荣摄
水漫它山堰 记者龚国荣 摄
为纪念它山堰的始创者,乡民在一旁的它山上建了它山庙以纪念王元暐的功绩。同时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等日子在它山庙举行大型的庙会以纪念王元暐及它山堰的建成,这些活动成为当地重要文化符号。记者龚国荣摄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鄞州区水利局局长谢赛定接过了它山堰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证书。这意味着,继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成功后,宁波成为拥有两个世界遗产的城市。
A 它山堰是个什么设施?
一千多年前用到现在的水利枢纽
它山堰位于奉化江支流鄞江上,是具有1180余年历史的有坝引水灌溉工程,包括渠首枢纽、渠系工程和灌排控制工程及灌渠调蓄工程。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
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于是古人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它山堰为渠首枢纽的最重要部分,全长113.6米,整体条石砌筑,基础采用木桩及土石回填。它既具有拦水蓄洪灌溉作用,又能阻止潮水倒灌,对浙东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鄞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它山堰作为鄞西水利枢纽,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阻咸、供水、泄洪等功能。它山堰的兴建,使鄞西平原成为浙东重要的产粮区,灌溉面积由始建时的“数千余顷”,扩大至现在的20余万亩,受益范围遍及鄞西平原7个乡镇159个村庄。
明州城也因此于唐代由鄞江小溪迁址至三江口,今日宁波的城市格局由此形成。
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告诉记者:“它山堰拦河坝为我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其坝底倾向上游,倾角为5度。这一倾斜度使坝体水平抗滑稳定性提高一倍,较近代坝基倾斜理论提出早1000余年,堪为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B 凭什么成为世界遗产?
是中国传统灌溉工程管理的典型代表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一起称为世界遗产。
它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为第二批,共评定16处,我国3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