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正文
本网评论

宁波这个秋天送给世界两件大礼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0-13 19:12:02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作者:车永波

  今天从法国蒙彼利埃传来消息:有着118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宁波它山堰申遗成功。仅仅在几天前,宁波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两件事虽然所处领域不同,但其对社会、对人类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样来之不易,值得珍惜。这是宁波在这个秋天里,送给世界的两件大礼。她和它,看似不相关,却有着无形的联系。

  首先,无论是屠呦呦还是它山堰,以往都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一个是尖端科技,一个是古老的水利设施,不太受到常人关注。但两者都在沉寂中忽然爆发了强大的能量。在获诺贝尔奖之前,屠呦呦还一度遭遇了诸多争议甚至非议,但她坦然面对,不作任何回应,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青蒿素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以行动回应争议和非议。它山堰位于宁波鄞州一个偏僻的山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如今,它作为鄞州西部水利枢纽,仍发挥着灌溉、阻咸、供水、泄洪等功能。与其他地方的大肆宣传、游人如织的景点不同,1988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它山堰,目前游人也相对较少,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让它得到了更好保护。屠呦呦获奖、它山堰成功申遗,既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也为多年的淡定和沉寂做了一个注脚。

  其次,屠呦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山堰也给百姓带来了福祉,这是两者的共同点。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大量人员死亡。青蒿素被发现后,已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它山堰开挖之前,鄞州西部每年雨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直至唐太和七年(833年),时任地方官王元暐主持在它山下鄞江上筑堰,拒咸蓄淡,并开南塘河引水灌溉鄞西平原七乡农田。堰成后,江、河截然为二,每到雨季,堰上之水便能七分入江,三分入河,用来排洪,平时又能七分入河,三分入江,入内河之水用来灌溉粮田,从此鄞西地区不再洪水泛滥,也不再干旱成灾。它山堰的这一特殊功能,荫及百姓上千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再次,流经它山堰的水养育了宁波人民,也养育了孩童时代的屠呦呦。屠呦呦小时在外婆家长大,小学和中学都在宁波城区学习。巧的是,她的外婆家离古日湖仅一步之遥。它山堰的水自西向东流,经南塘河最后注入宁波城区的日湖和月湖,屠呦呦外婆家的老屋所在的开明街26号,与古日湖遗址都位于莲桥第地域,两者相距不足百米。可以说,流经它山堰的水养育了宁波人民,也养育了孩童时代的屠呦呦。目前,它山堰仍基本保留历史上的工程体系,灌溉了鄞西平原7个乡镇,让20多万人受益。宁波人也以孜孜不倦地努力和令世界刮目的成绩回报着这片滋养自己的土地,屠呦呦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那么,屠呦呦获奖和它山堰申遗成功则是宁波送给世界人民的两件大礼。某种形式上,屠呦呦和它山堰代表了宁波人和宁波城市的符号,谦虚务实、低调行事、勤奋上进,这既是宁波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品质,也是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所带来的结果。当然,宁波的亮点远不只屠呦呦和它山堰,还有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有更多将得到各方关注。宁波几乎同时向世界送上这两件大礼,世人也必将另眼看待这方热土。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