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不过对于宁波多名老年人来说,一度以为即将实现的温馨携手,到头来却是恶梦一场。这让他们很受伤。
近日,宁波海曙区检察院公布一起诈骗案,3名高龄老人被一名自称单身、家庭富裕的五旬大妈骗婚,被骗金额数万元。
这起案件,集中暴露出老年人婚恋的不易,也折射出众多老人孤独的心理和寂寞的处境。
往事,不堪回首
海曙区江厦派出所民警谢晖,至今还在感慨被骗老人的盲目和轻率。
2014年3月,家住海曙的一名79岁赵姓老人,接到一名自称“陈月华”的女子电话,说想跟他处对象。老赵单身多年,一直想找个贴心的老伴相互照顾,曾在婚介所留下信息。
“陈月华”看起来还年轻,打扮入时,待人热情。为表示好感和诚意,老赵多次应“陈月华”要求,给她现金、买衣服,并送去2.5万元由其购买结婚用品,还给她买了电脑和手机,总共花费6万余元。去年12月,当老赵再次给“陈月华”打电话时,接电话的自称是“陈月华”的侄女,说“陈月华”已去世。直到此时,老人才发现可能遭遇骗局,但碍于情面,他未跟外人提起。
今年7月,派出所民警找上门来,老赵才知道“陈月华”已被警方抓获,交代了诈骗事实,而且受害的老人不止他一个。
经公安机关审讯,“陈月华”实际姓吴,今年51岁,奉化人,有丈夫和两个子女。她用多个化名到婚介所登记,主动寻找高龄老人或刊登征婚广告,谎称自己单身多年,家庭富裕,女儿在国外工作,想找老人共度晚年,先后诈骗3名老人,骗得财物总计3.2万元。
“实际上受骗老人和被骗金额不止这些。”办理此案的谢晖说,案发后,很多老人不愿接受询问。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海曙检察院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周礼栋,还接待了一位八旬大爷,说自己被骗两万元,作案手法与吴某相似。
孤独,何以排解
这些渴望幸福晚年的老人,何以屡屡被骗?
周礼栋分析,在这起案件中,吴某找的对象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人,他们大多迫切希望找一个伴侣,由于年事已高,就算发现骗局也无可奈何。
果不其然,老赵被骗后始终没有声张。而这些老人被骗后的消极态度,多出于自身对再婚遮遮掩掩和难为情等心理。
年老有伴,历来被视为晚年生活幸福的基础。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真正付诸行动、勇敢追求幸福的人却不多,或囿于观念传统,或由于子女阻挠,或迫于舆论压力,很多老人对婚姻的态度趋向保守。
宁波市海曙区敬老协会会长、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崔德海还记得,2008年初海曙区成立宁波第一家银龄单身俱乐部时,一名70来岁的老太太在成立大会上提出:“这个事情,可不能上电视。”
子女在情感上的排斥和对财产分割的顾虑,是老人再婚的第一阻力。当地一名老人与保姆产生感情,却被子女强势阻挠,并把老人送进敬老院,导致老人跳楼自杀。
也有一些老人的顾虑,在于再婚后彼此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差异。有法院对“老人再婚”调查发现,这类婚姻多具有离婚多、和好少、婚龄短等特点。为减少纠葛,不少老人倾向于选择“隐婚”——不登记,却像伴侣一样生活。宁波银龄单身俱乐部的900多名成员中,有近50对老人选择“隐婚”。
养老,缓解压力
单身老人对婚姻的渴望,大多源于精神的寂寞和对生活照料问题的忧虑。
发生在宁波的这起骗婚案中,当“待人热情、能照顾人”的吴某出现时,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甄别能力无一例外地近乎于零。
统计显示,目前浙江老龄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45.08万人,近8年来增长比例首度“破5”,达到5.26%。
老人的心理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曾做过一项调查,上城区1309名60岁以上老人中,有7.3%患有抑郁症。
另一份调查表明,截至2015年9月底,海曙区丧偶的8434位老人中,单身独居的占49.1%,普遍被孤独无助感笼罩,心理问题突出;近六成丧偶老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无力承担养老机构的费用。
专家指出,面对这一现实难题,老人找个伴侣相濡以沫,对社会和个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崔德海说,对老人婚恋多些宽容,不仅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也是为应对养老问题的现实压力。
针对单身老人因孤独造成的心理失衡问题,宁波尝试成立银龄单身俱乐部,为单身老人提供一个交友、互助平台,919名老人老有所乐,心理压力大为缓解,还有不少老人相识相知,步入婚姻殿堂。
崔德海说,老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就能减轻孤独感。应倡导设立各种老年人社会组织,通过以老助老,让更多老人融入社会。(记者 吕玥 通讯员 毛一波)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