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波举行第6次集体海葬 23位逝者回归碧海蓝天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1-28 07:27:13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东经122°、北纬30°,是舟山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昨天,参加我市第6次海葬活动的23户家庭,从专用码头乘坐“新天恒”号轮船来到此处,将逝者的骨灰坛与满满的哀思一起缓缓沉入大海。至此,我市已组织共6批次海葬活动,共有111位逝者在碧海蓝天间安息。

  大半生支边的他坚持回归自然

  昨天早上6点半,家住海曙区的曹先生兄妹三人一早集结完毕,驱车50分钟赶到了位于五乡的同泰嘉陵。这对他们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父亲去世半年了,终于赶上了市里举行海葬,是时候实现他的遗愿了”。

  手捧一束白色的菊花,曹先生坐在凳子上等待仪式的开始。他告诉记者,父亲是土生土长宁波人,60年前支边到了宁夏,在一家煤业机构里任管理人员,直到退休才返回故乡。“父母是个老党员,他一直跟我们说,如果他去世,千万不要大操大办,骨灰撒海、自然回归就好。”

  生前积蓄都捐作了爱心基金

  老俞今年5月过世,生前身患残疾,孤身一人。昨天,他的堂弟、姑姑、叔叔和所属辖区江东区东胜街道的工作人员组成了特别的家属团,来送别他最后一程。

  “堂兄一个人生活了30多年,谁也没料到,竟走得如此匆匆。在今年住院期间,他还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老俞的堂弟说,堂兄生前很向往大海,于是和街道商量,最终选择了用海葬的方式来送别亲人,“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妻儿,希望他能了无牵挂,安心地离去”。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俞的家属考虑再三,把他生前的积蓄7000多元都捐了出来,成立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基金,定向用于残疾人事业。“现在这个爱心基金已经扩容到了近两万元。我们的社工编了一出情景剧,就是以老俞的故事为原型,很快就可以登台演出了。”

  已有30多户家庭“预约”下一次

  “老公,愿你一路走好,自在逍遥,魂归大海!”“父亲,请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在淡蓝色的海葬留言墙上,家属们纷纷留下了对亲人的告别。记者发现其中竟然有一行英语,写的是:meet you in Australia,下面还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

  工作人员说,这是一位年轻家属写下的,在他看来,海葬是一条诗意的回归之路。“他说,大江大海都是相通的,亲人的骨灰从宁波撒海,以后也能流过太平洋,或许他日就相逢在澳洲也说不定。”

  为什么选择海葬?一位家属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土葬,骨灰需占据2平方米左右土地,花费在1万元以上;海葬,骨灰不占用土地,花费在3500元左右。如果是宁波户口,由政府补贴。“海葬是各种殡葬形式中最节省、也是最低碳环保的方式之一。”

  目前,骨灰撒海活动在宁波已进入常规化阶段,前年我市出台的《宁波市骨灰撒海服务实施办法》,为海葬的推广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目前,根据我市市民对海葬这种新型生态葬法的接受程度,活动暂定每年清明、冬至前后各举行一次。相比海葬第一次时的只有8位,到现在的23位,随船家属首次破百。每年海葬人数的增长,印证着宁波市民对这一新兴生态葬法的认可。

 □宁波晚报 记者 滕华 实习生 魏丹丹 通讯员 朱韩燕 文/摄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