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真实生活中的屠呦呦:懊悔照顾女儿太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2-11 09:10:17   稿源: 中国宁波网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宁波女儿”屠呦呦真的出自中医世家吗?她收获了怎样的神秘爱情?作为一位母亲,她又有怎样的儿女情怀?让我们了解一下真实生活中的屠呦呦吧!

  家学渊源

  父亲并非中医,而是银行职员

  与整个宁波重教之风相应,按照父母的安排,屠呦呦开始了求学之路。女孩也要去读书,这与屠家对子女教育一贯的重视密不可分。

  屠呦呦的父亲屠濂规生于1903年。在已开风气之先的宁波,作为宁波屠家第二十世的屠濂规,接受的教育一直颇为西化,从鄞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又就读于效实中学。对于子女,屠濂规也给予了与自身教育经历相似的安排,屠呦呦的三个哥哥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同样从小就开始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屠呦呦的学生生涯曾因肺结核中断了两年多,但这段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家庭的熏陶,也让屠呦呦对医药渐生兴趣。父亲是银行职员,平时喜好读书。家中楼顶那个摆满古籍的小阁间,既是父亲的书房,也成为屠呦呦最爱的去处。父亲去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一本正经地摆本书看。平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书岁月。

  神秘爱情

  传统(中药)和现代(钢铁)的融合

  1955年,经过4年学习,屠呦呦从北京大学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李廷钊与屠呦呦是同乡,两人还曾是效实中学的同学。1951年,李廷钊赴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外语。此时正值抗美援朝,他和班上的许多同学纷纷提出要到朝鲜战场。消息传到了周恩来总理处,周总理说:“不要去朝鲜战场,国家亟需大量优秀人才,你们应继续学习深造。”李廷钊因此未能到朝鲜。

  1954年至1960年,李廷钊被派到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李廷钊被分配到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北满钢厂工作,后又在马鞍山钢铁厂工作。

  在马鞍山钢铁厂期间,李廷钊有个姐姐恰好在北京工作。因为都是同乡,屠呦呦常同李廷钊的姐姐会面。李廷钊从马鞍山到北京看望姐姐时,也常会遇到老同学屠呦呦。姐姐看出他们间的意思,主动当起了红娘。一来二往,两颗年轻的心,渐渐走到了一起。

  1963年,他们在北京重逢两年后,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有朋友戏称,李廷钊与屠呦呦的结合,是传统(中药)与现代(钢铁)的融合。

  儿女情怀

  懊悔照顾女儿太少

  “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说起往事,屠呦呦显得很淡定。那时,她被派去海南岛,丈夫李廷钊因为有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背景,已下放到五七干校。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了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则一直在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骨肉分离,以至于“大女儿当时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

  小女儿李军记得,自己第一次对母亲有清晰印象已是3岁多。李军在宁波老家待了几年后,屠呦呦才有机会从繁忙的科研任务中,抽出一点时间去看看朝思暮想的小女儿。那天,在外公外婆家门前的小巷口,李军远远就瞧见一个人,拎着行李快步走来,张开着双手,嘴里不停地叫着自己:“小军,小军……”李军却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好几步,那一刻,小女孩的脑海中,没有“母亲”的记忆,她不知道,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女人,就是自己想象过无数次的母亲———屠呦呦。李军至今也不解,母亲那时如何能认出她来。

  每次都颇为“陌生”的母女相会,也让屠呦呦暗暗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多年过后,她依然会有些懊悔地说:“孩子长大后,甚至一度不想回到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

  东南商报 记者李臻 根据《屠呦呦传》整理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