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塘河环抱中的白云庄。(单玉紫枫摄)
这一站,我们寻访的是城西一处叫“白云庄”的院落。
清康熙七年,也曾有这么一个落拓鸿儒,从余姚出发,买舟举棹,经丈亭渡口“趁落潮行”,顺姚江,过大西坝,转西塘河,经高桥、上升永济桥、望春桥,逶迤来到了宁波城西。
他便是名满天下的梨洲先生黄宗羲。当时,他应老友万泰之邀来宁波讲学,名义上是教授万家的八个公子,但之后闻讯而来的甬城学子络绎不绝,以致济济一堂座无虚席。讲学的地址也不得不从城内的广济桥迁至延庆寺,再迁至万氏在城西管江岸的别业白云山庄。
这一讲,就是八年,也因此成就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讲学。
从此,在这望京门外,毗邻连绵的运河,浙东的学术根基以白云庄为据点,上承宋元明,在“经世致用”被王朝重视之先,便以强调个性、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义理,注重义利统一的理念重塑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300余年后的冬日午后,我们穿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驶过一片形制规整的社区,眼前出现了一截斑驳的黛瓦山檐。
白云庄就这么真真切切地存在着,被城市喧嚣所包围,却不为所染,遗世独立。一带院墙,隔出动、静两个时空。只有西塘河的支流万家河盈盈脉脉,依旧从围墙的南、东侧流过,几百年来环抱着白云庄。
门楼前立着一块石碣,上书“梨洲先生讲学处”。一位老人从门房里迎了出来,知晓我们的来意后,他从桌子底下掏出一个白纸装订的本子,“登个记吧。”我们粗粗看去,几天前有人来过,半个月有两人。寥寥一页纸,已记载了小半年的情形。
正厅高悬“甬上证人书院”匾,见证着当年的风流际会。“忆开讲席白云庄,杖履欣然一苇航。”在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等人的努力下,四明学风蔚然大开,浙东学派声名大噪。
公与私、义与利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向来泾渭分明。然而,浙东学派却对“公天下”做了全新的阐释。黄宗羲上承王阳明一派,直面人心,重视个人价值,认为“公天下”就是使百姓“各得自私、各得自利”的天下,将公私对立转为公私并重。
而“经世致用”“工商皆本”这些明显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主张,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其现代意义也毫不褪色。
白云悠悠,塘河涓涓。西城讲会,如今已风流云散。然而,浙东学派的这种公私观、经济观、富民观、义利观,却承明清一脉,世代相传,成为宁波人的文化自觉,而强调个性、注重实际也已融入宁波人的血脉,成为宁波帮精神的重要表征。
□记者 单玉紫枫 王岚
图片新闻 | ||||||||||||
|
||||||||||||
|